【摘要】 目的:观察防风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防风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防风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免煎中药 防风 治疗应用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腹泻 中医药疗法
基金项目:深圳市医疗卫生类科技非资助项目(No.200603257) 随机采用单味免煎中药防风颗粒(治疗组)及利巴韦林颗粒(对照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用药后在既定的时限内,反复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客观评价免煎中药防风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为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1月儿科门诊病人,均符合《传染病学》中所制定人轮状病毒感染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其中女21例,男17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对照组22例,其中女12例,男1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4个月-4周岁的患儿。②发病时限:起病48 h(2 d)以内。③病症:以起病急,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水样便(蛋花样便),起病可有呕吐、发热,可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④起病以来未使用过任何相关抗病毒药,包括各种剂型的中药、吗啉哌、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牛初乳、干扰素等。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总数基本正常,分类淋巴细胞数增加;大便常规:外观黄色水样,镜检无特异,或可见少量WBC和RBC。病原学检查:使用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检测结果呈阳性者确诊。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大于4周岁或小于4个月者。②发病后有相关抗病毒用药史。③病情严重,不能口服药物。④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者。⑤病程已超过48 h(2 d)者。⑥对防风颗粒、利巴韦林有过敏史者。⑦在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行添加其他相关治疗药物及方法。
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中药防风颗粒(广东省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3 g/袋,相当于生药10 g饮片,使用时包每溶于开水30 mL配剂)治疗。每次40 mg/kg,口服,3次/d,疗程3 d。40 mg防风颗粒相当于生药300 mg饮片,以2岁患儿体重10 kg计,每次口服量400 mg,1/3袋,相当于生药饮片3 g/次。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00 mg×12袋/盒)治疗。10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 d。对不同程度的发热、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较严重的腹泻等情况,则采用西医措施对症处理。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痊愈:用药3 d内,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大便次数、性状及患儿症状、体征、异常理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用药3 d内,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大便的次数明显减少(为治疗前次数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用药3 d内,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大便次数减少,为治疗前次数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
5 讨论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