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见。其发病率占儿科首位,有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我院儿科应用注射用炎琥宁静滴治疗2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患儿400例,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治疗组250例,男128例,女122例。其中年龄2~3岁105例,4~6岁80例,7~14岁65例。对照组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2~3岁65例,4~6岁54例,7~14岁31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炎琥宁(80mg/支)10mg/(k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1次/日,疗程5天。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利巴韦林10~15mg/(k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1次/日,疗程5天。
诊断标准:观察患儿均有发热,部分伴有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部分患儿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无啰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血细胞反应蛋白正常。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②好转:治疗5天后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症状体征有所好转;③无效:治疗5天后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结 果
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有抗早、中孕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炎琥宁不良反应轻微,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或类热原样反应。本组病例治疗观察表明,与利巴韦林相比炎琥宁疗效优越,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小,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解发雨,牛迎霞,何敬波.炎琥宁、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O07,13(1):5l-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