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配制成90.54 μg/ml的标准贮备液。取标准贮备液1 500 μl,用蒸馏水稀释成13.58 μg/ml对照品溶液,在200~400 nm范围内扫描,洛美沙星在281 nm、326 nm处有最大吸收。分别取4种配伍药的稀释液,在200~400 nm范围内扫描,氨甲环酸和氨基己酸在该波长段无吸收,但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在281 nm处有吸收,而在326 nm处几乎无吸收,所以选择326 nm为测定波长。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洛美沙星标准贮备液,用蒸馏水稀释成3.62 μg/ml、7.24 μg/ml、13.58 μg/ml、18.11 μg/ml、22.64 μg/ml、27.16 μg/ml对照品溶液,分别在326 nm测量吸收度,将吸收度A对浓度C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A=5.057×10-5+0.03662C(r=0.999 8),表明在3.62 μg/ml~27.16 μg/ml范围内,洛美沙星吸收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2.3 回收率试验:分别取标准贮备液配制3.62 μg/ml、13.58 μg/ml、27.16 μg/ml 3个浓度的洛美沙星各5份,按“标准曲线制备”操作测定,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99.40%。结果见表1。表1 洛美沙星回收率试验结果
2.4 精密度试验:取标准贮备液配制3.62 μg/ml、13.58 μg/ml、27.16 μg/ml 3个浓度的洛美沙星各5份,按“标准曲线制备”操作测定,得日内差。连续5d测定得日间差,RSD均小于5%,结果见表2。表2 洛美沙星精密度试验结果
2.5 配伍方法:模拟临床,取100 ml 5%葡萄糖4份,分别加入洛美沙星注射液100 mg,再分别加入氨甲环酸375 mg、氨基己酸400 mg、氨甲苯酸240 mg、酚磺乙胺500 mg,将4组配伍液分别在25℃、37℃下放置,分别在0 h、1 h、2 h、4 h、6 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同时取150 μl放入10 ml量瓶中测定其吸收度,并在200~400 nm范围内扫描紫外图谱,并同时测定pH值。
2.6 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6 h内配伍液均澄明,无浑浊、沉淀及气体产生,结果见表3。
2.7 吸收曲线变化:在测定含量的同时对配伍液进行扫描(200~400 nm),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内溶液最大吸收峰无位移,UV波谱形状无改变。
2.8 样品含量测定:将4组配伍液分别在25℃、37℃下放置,分别于0、1、2、4、6 h取样,以0小时为100%计算百分含量,结果见表4。表3 不同配伍液配伍前后外观及pH值变化表4 不同温度下洛美沙星在配伍液中的含量变化
3 讨论
洛美沙星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故选择5%葡萄糖作为溶媒[2]。
洛美沙星注射液与4种止血药在25℃、37℃避光条件下,其配伍液均澄明、无浑浊、沉淀及气体产生。在不同时间内最大吸收峰无位移,UV波谱无改变,但在自然光照射下,洛美沙星与氨甲环酸、氨基己酸会产生颜色变化。洛美沙星与氨甲环酸、酚磺乙胺注射液混合6h内较稳定。洛美沙星与氨基己酸配伍时,25℃、37℃ pH值均有上升,且含量均在90%以下。与氨甲苯酸配伍时,pH值变化不大。但含量均在90%以下。所以,洛美沙星与氨甲环酸、酚磺乙胺可以配伍使用,且氨甲环酸配伍应在避光条件下使用,而与氨基己酸、氨甲苯酸不宜配伍。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5-106.
[2] 安登魁.现代药物分析选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4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