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治疗应以温阳补血,畅通经脉为主。
阳和汤原方用以治疗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笔者用原方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虽说阳和汤加减临床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颇为鲜见,但却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温热之品;麻黄达卫散寒,协同姜、桂,能使气血宣通,配熟地、鹿角胶则补而不滞;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5];芍药养血敛阴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黄芪、党参补气以生血,气行则血行;防风祛风胜湿止痛;全蝎通络止痛;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恰如《类经》云:“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药现代药理学分析认为:当归、肉桂、白芍、防风有明显的中枢镇痛作用;麻黄、肉桂、熟地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促进炎症的吸收;当归改善循环,减轻贫血,促进粘连水肿的吸收;白芍抑制炎细胞的聚焦;当归抑制炎性组织PGE的释放;鹿角胶促进钙的吸收和体内的潴留,使血中钙略有增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干姜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6];白芥子也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7]。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2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994.
[3] 凌纯.分型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20例[J].四川中医,2003,21(11):76-7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 张云芳,冯刚,孔庆志.阳和汤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8,39(7):9-11.
[6] 王梦,钱红美,苏简单.干姜乙醇提取物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5):299-301.
[7] 李小莉,张迎庆,黄通华.白芥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28-30.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