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同剂量 给药方式 甲氨喋呤 宫外孕 临床疗效
近10余年来,宫外孕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增加,成为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同时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宫外孕的早期诊断率也较前大为提高。宫外孕的药物治疗可免除手术,保留输卵管的完整结构和功能,在早期宫外孕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现将我院应用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甲氨喋呤治疗的早期宫外孕225例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作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早期未破裂宫外孕225例,平均年龄25.00±4.2岁,平均停经时间50.00±6.05天。甲氨喋呤的治疗指征: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 ②宫外孕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③妊娠包块直径<4厘米 ;④血βHCG<2000u/l; ⑤无明显内出血。
1.2 方法
225例患者均住院治疗,随机分成3组,每组75人,在平均年龄、停经时间、包块直径、治疗前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给予甲氨喋呤0.4mg/kg.d肌肉注射,连用5天为一疗程;B组甲氨喋呤1.0 mg/kg.d肌肉注射,1天为一疗程;C组甲氨喋呤1.0 mg/kg.d隔日肌肉注射1次,共用4次,隔日肌注四氢叶酸0.1 mg/kg.d解毒治疗。用药期间应用血βHCG定量和B超进行严密检护:在治疗第4第7天分别监测血βHCG定量;治疗第6天开始复查盆腔B超检查,以后每周1次直至包块逐渐缩小、消失。治疗后第4~7天如血βHCG<15%,重复剂量治疗,直至血βHCG<25u/l,以后每周复查血βHCG定量,直至降至5 u/l。用药期间一周复查一次肝肾功能,3天复查一次血常规。
1.3 临床痊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降至25u/l以下,异位病灶不再扩大或缩小直至逐渐消失。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A组治愈53例,成功率70.7%,失败22例均改为手术;B组治愈60例,成功率80.0%,失败15例改为手术;C组治愈72例,成功率96.0%,失败3例改为手术。
2.2 副反应
3组病例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低,发生率差异均无差异性,其中A组有6例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发生轻微口腔溃疡;B组有8例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发生轻微口腔溃疡,2例发生骨髓抑制,很快恢复;C组有9例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2例发生轻微口腔溃疡,4例发生骨髓抑制,停药后恢复。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10余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助孕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宫外孕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增加;同时随着临床医生对宫外孕临床症状的熟练掌握及高度重视, 血βHCG定量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阴道B超的应用,早期宫外孕的检出率较前大为提高。传统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及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切除患侧部分输卵管,减少了患者以后妊娠的机会;保守手术通常为开窗取胚术,有发展为持续性宫外孕的可能,同时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保守治疗既免除了手术风险,又保留了患侧输卵管的完整结构和功能,对那些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尤为重要。在保守治疗中,甲氨喋呤的疗效尤为显著,且临床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氢核苷酸的重要辅酶,甲氨喋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过程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机制:抑制滋养叶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及吸收等。
甲氨喋呤单次给药( 一次性冲击疗法),疗效肯定,相对小剂量多次给药,临床治愈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血βHCG 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者;大剂量多次给药配合解毒治疗,临床治愈率又远远高于单次给药,且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包块消失时间快,平均住院时间短,经济实惠。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曾菲,等.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9~240.
3 阳子兑娣,等.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广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