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mg,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胺0.1 mg/kg静脉推注,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机控维持呼吸;术中给予丙泊酚4~8 mg/(kg·h)和2 μg/(kg·min)的瑞芬太尼泵注,必要时给予维库溴胺0.05 mg/kg静脉推注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压 (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心电图(ECG) 、潮气量 (VT)、分钟通气量(MV)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

  1.3 观察指标:术后2、4、8、12h和24h分别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痛,<3分为镇痛良好,3~4分基本满意,>5分镇痛差,10分为剧痛。BCS评分,舒适度评分:0级:持续疼痛;1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2级: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3级:深呼吸也无痛;4级:咳嗽时也无痛。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术后2、4、8、12 h VAS评分Ⅰ组明显低于 Ⅱ组(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 h B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BCS评分

  3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鼻内窥镜手术时,造成鼻腔内组织机械性损伤,导致某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鼻腔手术创面不能直接缝合,为减少创伤部位出血及防止鼻中隔创面愈合不良,必需采用填塞压迫止血,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反应性水肿,引起疼痛物质分泌增加,加之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刺激神经末梢而加重疼痛[1]。甘小亮等[2]研究发现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4~12 h内疼痛达高峰,在24 h后疼痛逐渐缓解。鼻内镜手术后头痛比较常见,发生率为64.17%[3],因此,术后患者的镇痛要求也非常迫切。鼻内窥镜手术术后患者双侧鼻腔填塞,鼻腔阻力相应增大,通过鼻-肺反射可引起支气管收缩、肺顺应性降低、肺阻力增高,从而使肺通气量下降[4],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所以,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镇痛需特别注意所用药物对镇静深度及呼吸的影响。笔者观察在应用布托啡诺注射液镇痛时患者无明显的嗜睡及呼吸抑制。

  超前镇痛是由Crile等在1913年提出,是一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的一种镇痛方法,通过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用量的所有措施。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 拮抗剂,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对κ-受体和δ-受体的活性很低。其镇痛效应强,镇痛时间久,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发生率较低[5]。Chu等[6]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布托啡诺注射液也显示出了有效的术后镇痛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布托啡诺等阿片类镇痛药超前镇痛的应用,通过阻止中枢神经冲动诱发的有害刺激,或在感受伤害前先制止中枢神经兴奋性,可降低或消除组织损伤后导致的中枢神经敏感化,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显示术后2、4、8、12 h VAS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布托啡诺注射液术前用药具有术后镇痛作用,且效果明显。

  总之,布托啡诺注射液在鼻内镜术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缓解术后鼻腔填塞引起的疼痛 ,并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是一种患者可以接受的、经济、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慧琼,张小霓,林财珠.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在鼻内窥镜手术后镇痛[J].黑龙江医学,2007,31(1):48.

  [2] 甘小亮,黑子清,马武华,等.氯诺昔康用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2):221.

  [3] 林 娜,李 丽,李天佐,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