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宽度显示清晰(正常宽度小于2mm)。当肠腔扩张时,每2.50cm内可显示有7个以下的皱襞影(正常时为4~7个)。一般:小肠黏膜皱襞可见,皱襞呈环形,空回肠黏膜宽度显示不佳。当肠腔扩张时,每2.50cm内可显示有7个以下的皱襞影。不满意:小肠黏膜皱襞显示不清,无法分清其宽度及每2.50cm内显示的皱襞数。
3.2 分析结果
中西药治疗前由于炎症造成小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及肠蠕动的不规则。因此,小肠插管造影显示满意程度不及2/3,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显示满意程度达不到1/2,见表1。表1 治疗前小肠插管造影与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比较(略)
中药治疗后,由于炎症的吸收,病情好转,有52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70例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使治疗有效率达83.56%。用西药治疗后,有21例症状消失,23例症状大部分改善,有效率达52.38%;两组比较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表2 中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略)
在小肠造影中,经临床中药治疗患者70例,西药治疗患者40例;结果见表3。表3 治疗后小肠插管造影与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比较(略)
由此可见,对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效果的观察,小肠插管造影有明显表现;而西药治疗后的造影检查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表现均不明显,不能完全反映病变过程和治疗效果。
4 讨论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腹痛”、“便秘”、“泄泻”范畴。主要症候表现在胃肠,引起肝脾气机不调,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病例选择标准和证型不一,造成辨证分型差异较大。IBS患者患病日久,多脏受累,虚实寒热错杂,表现为腹痛腹泻,嗳酸嘈杂,腹冷喜按,便秘和腹泻交替等,则宜调和肠胃,平调寒热。方中黄连清热宽肠厚胃,苦寒泄热以降阳;干姜温阳散寒,桂枝宣通阳气,以调阴阳寒热之平和,用姜、桂辛温除寒以升阴,此功效正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相吻合[2];人参益气健脾,助正祛邪;半夏燥湿和中,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补中益气,调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热交战,以此和解之。全方补中益气,健脾疏肝,抗菌消炎,使肝得疏泄,脾运如常,诸症可缓。
小肠在消化道中缺乏天然对比,因而许多检查如CT、B超等不能显示其病变,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应首选钡剂造影检查方法[3]。但常规钡剂造影检查因造影剂浓度大,走行缓慢,且混合了消化液,肠管张力较大,使肠黏膜显示欠佳,特别是在小肠功能性病变的诊断中,更难以作出准确诊断。而小肠插管造影则不受上述情况影响,它不但可观察小肠蠕动及排空情况,而且还可以观察小肠黏膜情况。既避免了由于口服法引起的影像重叠和病变本身出现的炎性渗出、水肿、黏膜显示不良,充盈不满意,又能使小肠黏膜微细结构显示清晰,并且还能观察临床治疗前后黏膜改变情况,以及造影中钡剂和气体用量上的随意控制程度,达到最佳的显影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正利,周发强,崔乾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法概要[J].河北中医,2004,26(6):427428.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5053.
[3]张大鹏.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156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4):40240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