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造影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及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中西药治疗的230例临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规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和小肠插管造影的比较,来分析治疗情况和造影显示情况。[结果]经黄连汤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3.56%,小肠造影显示满意合格率达87.14%;而西药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38%,小肠造影显示满意合格率达52.5%。[结论]小肠插管造影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小肠插管造影;黄连汤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diography of Intubate on the Small Intestine to the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 Zhang Pengtian,Wen Mingqi,Li Changhong,et al.Hospital Attached to Shaanxi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Xianyang(712000),ChinaKey word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radiography of intubate on the small intestine;HuangLian Decoction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疾病,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属于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现就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经传统古方“黄连汤”和西药对症治疗的IBS患者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依据《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230例,临床以腹痛、腹泻及排便性状改变为主,常伴有上腹部胀满、厌食、嗳气、恶心等。还可表现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热、头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忧郁等。患者全部行胃肠全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110例行小肠插管造影检查,以进行治疗前后比较。11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9例,年龄18~59岁,平均(37.41±8.25)岁。而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则只进行了全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男性43例,女性77例,年龄17~58岁,平均(36.34±8.3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小肠插管造影方法
(1)造影前准备:检查前一天,嘱被检查者进少渣或无渣饮食,并于晚上8时,将番泻叶10g开水冲泡后,服300ml;也可服50%硫酸镁30~50ml,使小肠与盲肠尽可能保持“空净”状态,有利于灌注钡剂时小肠的黏膜显示和蠕动及排空功能显示。(2)插管方法:在插管前给予1%利多卡因10~15ml,进行喉部喷雾局麻。选用较细十二指肠造影导管,经鼻腔或口腔内插入。导管顶端至咽部时,令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导管插入食管,逐渐送至胃内。然后,在导管内插入导丝,插入前可将液体石蜡油涂抹于导丝上,使导管保持直的位置,逐步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之后,拔出导丝,使导管继续向前推进。多数情况下,在5~15min内,就能将导管前端送达空肠起始段。插管成功后,由导管注入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火圈牌QD3型医用硫酸钡,浓度为25%W/V钡液400~500ml,以75~100ml/min速度连续灌注,注入钡剂后在透视下密切跟踪钡头行进,观察各段小肠。当钡剂大部分进入空肠后,再由导管注入气体500~800ml,观察小肠双重对比影像。在造影的同时,观察小肠蠕动和排空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插管法小肠造影,可避免胃内和小肠内造影剂重叠,随意控制钡剂与气体剂量,效果较好。
2.2 中西药治疗方法
由于小肠功能异常,所以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和排便性状的改变,对146例患者选用黄连汤治疗,而84例采用西药治疗。中药方药组成:黄连6g,半夏12g,炙甘草6g,干姜9g,桂枝12g,人参10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分次口服。西药治疗:谷维素20mg,思密达3g,1日3次。全部病例治疗2周为1个疗程,评定疗效。
3 结果
3.1 分析标准
满意:小肠黏膜皱襞呈环形,空回肠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