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应用药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科室2009年3月的病历1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9%,其中治疗用药比例占34%,预防用药比例占65%,用药指征不明者占1,2%;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的病历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比例为21%,其中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占44%,用药方法不合理占27%,用药疗程不合理占29%。结论 多数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药物;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我们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我院今年邀请美国JCI总部专家对我们洛阳正骨医院进行了JCI模拟认证,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少用药有不尽合理之处,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将医院住院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种情况,归纳如下。
1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1,1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各科均广泛应用,使用率及联用率均较高,甚至出现二联、三联以上。清洁-污染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时间过长,如:住院号为1100917的患者;应用级别过高,如:住院号为1096308的患者,清洁手术,期间应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无指征联用抗生素,如:住院号为1095629的患者,因左髋关节滑膜炎行左下肢牵引,期间部分用药头孢替安和氨曲南联用,且应用时间长。
1,2 无指征的预防应用 包括未合并感染的预防用药和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预防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
1,3 选药不合理 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如:住院号为1095670的患者,行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半月板切除术,术后其部分用药为:参附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分析:无参附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的适应证,属用药不合理。
1,4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使用禁忌药物的现象 如:磺胺类、强的松,使用这些禁忌药物有可能致畸、致残等情况出现。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故孕妇及未成年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使用药物剂量有偏大或偏小现象。
1,5 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禁忌药物 如肝功能不全者使用大环内酯类以及肾毒性较大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这个现象比较突出。
1,6 药物配伍有误 静脉滴注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最适pH值为6~6,5,故宜用生理盐水(pH值4.7~7.0);临床中有加在葡萄糖注射液、糖盐水的现象。对于药物的配伍上,不严格遵守其说明书,操作不规范,从而引起一些疑似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7 同类药物重复应用 主要表现在溶栓、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类药物,改善骨代谢药物。如创伤淤血患者用血栓通、血塞通、红花、丹红、丹参、银杏达莫等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有可能导致出血,因此,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一种进行治疗。如住院号为1095969的患者,期间同时用骨瓜提取物、骨肽氯化钠注射液,属重复用药。
1,8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不规范增加了调配的难度。医生在大意的情况下,就会容易出错,如名称相近药物:血栓通与血塞通,头孢噻肟与头孢噻吩,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另外,处方中出现商品名,处方乱写乱画等很多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地方,这就要求调配方面更加仔细,更加有专业水平,从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1,9 用法不合理 服药时间不合理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吸收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使其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故在餐前服用;给药次数不合理如:住院号为1095801的患者:克林霉素未分次给药,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需要每日多次给药,或持续滴注,以维持MIC在间隔时间的50%~60%内。
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合理用药在医生认识上还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医生的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经验性和习惯性用药比较普遍,对一些新药的药理、药效了解不深。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学习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信息系统不健全,使医生对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及时交流,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
3 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针对存在上述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我们组织并成立临床药学科室。开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