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治疗[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大量研究认为其中毒机制主要是干扰神经细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导致开放关闭延迟,引起感觉和运动神经细胞持续去极化,末梢感觉器和肌纤维重复放电,造成各种神经毒作用表现。20世纪80年代初有动物实验表明,Ⅱ型拟菊酯类农药具有心血管毒性[4],近年的人群调查也发现该类农药可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5,6],进一步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可以通过钠离子通道兴奋交感神经介导儿茶酚胺的释放,后者被认为是引起心血管毒性的主要机制[7]。现已知肾上腺素可通过α1 受体增加钙内流, 从而增强肌纤维对钙离子的敏感性,导致正性肌力作用。体外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对心肌磷酸二酯酶-钙调素系统有抑制作用,并可能在早期引起胞内贮存钙释放,晚期导致胞外钙的流入,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8]。本次入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临床症状及体征。
葛根素是由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有效成分葛根素为4 ,7 - 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中医认为葛根具有活血化瘀,息风通络的作用,而现代实验表明,经提取的葛根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抗凝血、溶血栓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黏血症、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的治疗。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如下:①葛根素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降低儿茶酚胺含量,从而降低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9];②葛根素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的开放,激活线粒体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10];③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使L-型钙通道的电流-电压(I-V)曲线上移,提示葛根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有关[11]。④葛根素可显著减少缺氧性内皮细胞凋亡,此作用部分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而实现葛根素具有保护、修复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12]。⑤葛根素还可明显抑制凝血酶原诱导的血小板中的5-HT 释放,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产生抑制作用,延长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和凝血时间,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及抗凝血作用[13]。
本次临床研究,应用葛根素治疗急性拟除虫菊酯杀虫药中毒时的心血管损伤,通过观察ECG、心肌酶和平均住院天数等,发现葛根素对急性拟除虫菊酯杀虫药中毒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我们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拟除虫菊酯杀虫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及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造成心血管的毒性,而葛根素则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儿茶酚胺的释放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葛根素治疗急性拟除虫菊酯杀虫药中毒性心肌损害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赖伟,甘友泉,阮曙京,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中毒胆碱酯酶的变化.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7(2):119.
[2] 姜道新,王敏,张锐.氯氰菊酯中毒1例救治体会.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20(2):107.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803.
[4]Forshaw PJ,Bradburg JE.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yrethroid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of the rats.Eur J Pharmacol,1983,91:207-213.
[5]崔众英,边洪明,王明君,等.急性溴氰菊酯中毒184例分析.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24(1):89-90.
[6]王静.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急性中毒5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5):29-30.
[7]胡云平,周志俊,邬红梅,等.普乐林对溴氰菊酯中毒大鼠血浆中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1,19(3):116-117.
[8]Armas P, Armas H, Hernandez H, et al. Effects of lacidipine and nifedipine GITs on platele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Hum Hypertension, 2000, 14 (Suppl 1):S91-95.
[9]Song XP, Chen PP, Chai XS. Effects of puerar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