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霉素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
|
【摘要】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免疫科住院确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给予青霉素抗感染、静脉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氨茶碱,雾化吸入万托林、吸氧、翻身拍背吸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100mg/(k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浓度不超过0.1%,每日2次,连用3天。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喘息症状、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急症之一,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是成功的关键。红霉素具有一定的抗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作用,还可抑制黏液分泌,抑制茶碱清除率,延长类固醇排泄时间,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等可协同其他药物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 【关键词】 红霉素 哮喘急性发作 小儿 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严重阻塞,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状态,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红霉素具有一定的抗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作用,可协同激素、茶碱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我院对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免疫科住院,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个月~1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差异无显着性。 1.2 方法 40例患儿均给予青霉素抗感染、静脉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氨茶碱,雾化吸入万托林、吸氧、翻身拍背吸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10mg/(k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浓度不超过0.1%,每日2次,连用3天。比较两组患儿喘息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无显着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s表示,组间差异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喘息症状、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对照组40例中发生肺气肿6例、呼吸衰竭5例、气胸2例、水电失衡5例;而治疗组40例中发生肺气肿3例、呼吸衰竭1例、水电失衡5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出现呕吐、腹泻轻度胃肠道反应,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多为婴幼儿。表1 两组患儿在喘息持续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这种慢性炎症是持续存在的。或是接触外界环境过敏原,或是病毒、支原体感染,均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上皮损伤、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栓形成、黏膜水肿严重时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衰竭,不及时抢救还可导致死亡[2]。既往我们用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氨茶碱再配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大部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获得缓解,但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难以缓解,或者最终缓解了但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所以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很有必要。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产生降低、组胺等致敏物质的释放减少,并促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和细胞钙离子内流,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过度表达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辅助淋巴细胞(Th2)的过度活化和Th2类因子的偏移状态得到纠正,CD4+/CD8+的比例上升,兼具使气道黏膜的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增强,排痰速度加快,嗜酸性细胞肺浸润减少等一系列非抗菌作用,有助于[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新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严重腹部创伤致腹腔间隙综合征诊治解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