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依匹斯汀片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10 mg,每日1次,疗程14d。治疗组每日早晚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各1次,涂于患处后轻按摩。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使用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于用药后2~3天起效,1周内皮损明显消退;对照组于用药后5~7天起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 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盐酸依匹斯汀片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使用,在临床上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慢性湿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盐酸依匹斯汀片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者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自觉症状为瘙痒,程度轻重不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常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多对称发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亦有所不同,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在门诊中经常见到。2009年2月~2009年12月,笔者应用盐酸依匹斯汀片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湿疹病例全部来自2009年2月~2009年12月皮肤科门诊,均符合诊断标准[1],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及系统性疾病,共60例。其中病史最长8年,最短4个月,平均24.5个月。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平均35.9岁。皮损分布为:全身泛发22例,四肢28例,仅限于手足10例。治疗前半月没有内服、外用任何皮质激素。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皮损分布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日1次,疗程14d。治疗组每日早晚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各1次,涂于患处后轻按摩。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使用方法同治疗组。
1.3 疗效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观察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瘙痒) 、体征(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浸润、苔藓化或角化脱屑等)的评价采用4级评分: 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95%为治愈,60%~94%为显效[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疗效进行χ2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于用药后2~3天起效,1周内皮损明显消退;对照组于用药后5~7天起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13例(43.30% ),显效14例(46.6% ),总有效27例(90. 0% );对照组治愈8例(26.6% ),显效11例(36.6%),总有效19例(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用药3天后略感局部烧灼感,可以忍受,继续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用药8天后局部出现少量红斑,继续治疗后逐渐消退。
3.讨论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皮疹多形性、对称性分布、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急性期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或浓痂。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损可在2~3 周后消退。亚急性湿疹仍有剧烈瘙痒,以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可见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慢性湿疹病程比较长,并且时轻时重,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所致,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发病原因可能和机体的过敏性体质有关,外界因素如饮食、气候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