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g/L和67 g/L, 治疗后第1、2、3个月分别为124.4 g/L和129.2 g/L、131.6 g/L和128.7 g/L、130.5 g/L和134.3 g/L。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子宫肌瘤
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A组缩小49.7%,B组缩小55.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略)
2.3 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无变化,随访半年,3个月后9例患者绝经,其余患者月经恢复正常。
3 讨论
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发现具有缩小肿瘤、改善贫血等作用[1],本组病例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孕激素对子宫肌瘤有促生长作用,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拮抗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基础。①米非司酮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破坏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诱发一种无周期性激素模式,使排卵停止,内源性P缺乏,而导致肌瘤的萎缩。②米非司酮能影响雌孕激素mRNA的表达,抑制雌孕激素释放效应,阻断孕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激素生物学效应,使肌瘤缩小[2]。③米非司酮可能诱导子宫肌瘤细胞凋亡。④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受体,降低孕激素的作用,达到减少月经量、闭经的目的,从而改善贫血。
雌激素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丙酸睾酮属雄性激素,拮抗雌激素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基础。具体机制如下:①通过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而减少雌激素分泌,②直接对抗雌激素作用。由于丙酸睾酮能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3],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因此临床常用来治疗肾性贫血。本组病例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丙酸睾酮,疗效满意。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肿瘤体积均有缩小(A组49.7%,B组55.6%),贫血得到纠正。两组对比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本文样本量较小,存在偏倚可能性大,作者认为米非司酮作为拮抗孕激素,抑制子宫肌瘤,丙酸睾酮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并可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两种药联合应用可能有协同作用,今后的研究中增大样本量将有助于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有学者以大剂量冲击疗法作为子宫肌瘤的术前治疗,米非司酮与丙酸睾酮联用短期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组病例未出现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3个月后月经恢复,子宫与肿瘤大小逐渐恢复原来大小,这与多数学者的结论一致:药物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用于围绝经期和术前用药[4,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药物,与丙酸睾酮联用可能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Murphy AA, Kettel LM, Morales AJ,et al. Reg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omata in response to the antiprogesterone RU 486[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3,76(2):513-7.
[2]Brandon DD, Bethea CL, Strawn EY,et al.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and protein are overexpressed in human uterine leiomyomas[J]. 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9(1):78-85.
[3]刘加军,秦水春,庄茂友.丙酸睾丸酮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 18( 11):562.
[4]陈亚梅,杨彦,王贤聪.短期大剂量米非司酮口服用于子宫肌瘤术前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9-130.
[5]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 (10):624-626.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