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的增生,有减轻PVR形成的作用[5,6]。本实验于2006-08~2008-10观察蛇毒降纤酶联合曲安奈德在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玻璃体腔细胞因子的变化。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25~2.5 kg,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空白对照眼。右眼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眼)、蛇毒降纤酶组(10眼)、曲安奈德组(10眼)、联合用药组(10眼)。
1.2 试剂和仪器蛇毒降纤酶5U/瓶(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提供),每瓶曲安奈德40 mg/1 ml(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IL-1β、基质金属蛋白9、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由美国Bionewtrans Pharmaciutical公司提供。Clinibio128酶标检测仪,电子显微镜(日本HZTACHZ H-600型)。
1.3 动物模型制作术前3 d点用洛美沙星滴眼液,复方托品酰胺散瞳,肌肉内注射氯胺酮35 mg/kg+氯丙嗪5 mg/kg,分离上方9~3点的球结膜,在角膜缘后2 mm处用巩膜穿刺刀刺向玻璃体中心部,用剪刀向两侧扩大切口,达8 mm,将脱出的玻璃体剪除,用8-0尼龙线间断缝合切口。以2 ml注射器抽取兔耳动脉血1ml,玻璃体腔注入0.3 ml全血。用1 ml注射器按实验各组要求把药物注入玻璃体: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蛇毒降纤酶组:注射蛇毒降纤酶0.1 U/0.1 ml;曲安奈德组:注射曲安奈德1.0 mg /0.1 ml;联合用药组:分别注射曲安奈德1.0 mg /0.1 ml及蛇毒降纤酶0.1 U/0.1 ml。
2 方法
2.1 玻璃体出血指数观察采用文献报道[7]分级方法。根据眼底四个象限可见程度分0~3级,各象限级别相加,总和即为指数。0级:积血完全吸收,眼底清晰;1级:玻璃体轻度积血,眼底轻度模糊,但尚能看清;2级:玻璃体中度积血,眼底很难看清,仅可见模糊结构;3级:玻璃体重度积血,眼底窥不进。手术后每两天使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记录玻璃体出血指数。
2.2 PVR分级观察采用Fastenberg分级方法[8]。手术后每两天使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记录PVR程度。
2.3 玻璃体液细胞因子浓度检测手术后7,14 d实验眼抽取0.1 ml玻璃体液,ELISA检测IL-1β、基质金属蛋白9、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光度值。具体操作见试剂盒说明书。计算细胞因子浓度。
2.4 视网膜毒性评价手术后28 d取离视盘下方2 mm处视网膜行常规HE染色、醋酸双氧铀与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后行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2.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采用t-test、ANOVA及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法。
3 结果
3.1 玻璃体出血指数观察手术后3天联合用药组、蛇毒降纤酶组的眼底逐渐清晰,玻璃体尘状混浊,基本能看到视网膜情况;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仍见玻璃体棕色混浊,眼底窥不清。结果见表1。表1 手术后3天玻璃体出血指数(略)
3.2 PVR分级观察手术后28天联合用药组PVR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PVR程度比较:P=0.001 3<0.01(Mann-Whitney test)。联合用药组PVR程度与蛇毒降纤酶组、曲安奈德组未见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35 9>0.05;P=0.374 2>0.05;(Mann-Whitney test)。结果见表2。表2 手术后28天PVR分级(略)
3.3 玻璃体腔中IL-1β检测结果见表3。表3 玻璃体液IL-1β浓度的比较(略)
各组间玻璃体液IL-1β含量比较 (a:P=0.008<0.05; b:P=0.018<0.05;Kruskal-wallis ANOVA)
手术后7天联合用药组玻璃体液IL-1β浓度比生理盐水组、蛇毒降纤酶组低(分别为t 值:6.645、P 值=0.000 0<0.01;t 值4.494、P<0.05;t-test);与曲安奈德组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t 值:0.901、P值=0.379>0.05;t-test)。
手术后14天联合用药组玻璃体液IL-1β浓度比生理盐水组低(t 值:9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