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继发于蛋白尿的血脂代谢紊乱,是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特征。高脂血症有促进肾小球硬化作用,是加速肾病进展的危害因素之一。PNS长期口服激素治疗可引起机体脂肪代谢紊乱。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ob gene)的蛋白产物,在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26例PNS患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脂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PNS患儿血清瘦素变化与糖皮质激素所致肥胖的关系,并探讨瘦素在PNS中对血脂的作用及其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3月~2008年12月住院的PNS活动期患儿26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建议》诊断标准[1];除外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为初治病例,未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采用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8~10周。其中单纯型16例,肾炎型10例;男20例(76.92%),女6例(23.08%);年龄0.7~13岁,(7.60±3.66)岁;BMI(17.78±3.05)kg/m2。选择28例与患儿年龄、性别、BMI均匹配(P>0.05)的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男19例(67.85%),女9例(32.15%);年龄1.1~12岁,(6.52±1.85)岁;BMI(17.04±1.49)kg/m2。
1.2 方法
1.2.1 标本制备 清晨空腹采集PNS患儿激素治疗前、治疗后(8~10周)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全血2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于-20 ℃冰箱保存待检。
1.2.2 瘦素测定 人血清瘦素试剂盒购于北京博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测定步骤严格按说明书的操作方法进行。
1.2.3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ayer 1650型)测定,与抽取血清瘦素标本当日同时获取标本,并由生化室获得试验结果。
抽血当日晨测量体重、身高、计算BMI(kg/m2)。
1.2.4 治疗方法 PNS组患儿均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每天1.5~2.0 mg/kg( 总量不超过60 mg),分3次口服。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则转阴后继续巩固2周开始减量(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以原足量2 d量的2/3,最大剂量60 mg,隔日晨顿服);若足量用满8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则改为移行疗法(以原足量2 d量的2/3,最大剂量60 mg,隔日晨顿服,将其余2 d量的1/3于次日晨顿服)。观察至第8~10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三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F检验;PNS组激素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PNS组激素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比较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瘦素水平与BMI的情况
PNS组激素治疗前瘦素水平(3.26±0.50)μg/L与治疗后 (16.81±8.09)μg/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7.939,P<0.01)。PNS组激素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 (3.05±0.43)μ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19,P>0.05)。PNS组激素治疗后瘦素水平(16.81±8.09)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方差分析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86.971,P<0.01)。PNS组激素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205,P>0.05),见表1。表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前后瘦素水平及BMI的比较(1)三组之间比较,F=86.971,P<0.01;(2)F=2.205,P>0.05
2.2 TG与CHOL的情况
PNS组激素治疗前较治疗后TG差异无显著性,激素治疗前较治疗后CHOL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前后TG、CHOL的比较(1)TG在治疗后:t=0.722,P>0.05;(2)CHOL在治疗后:t=0.613,P>0.05
3 讨论
瘦素是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