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性痴呆患者52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各26例,两组平均剂量分别为(1.3±0.9)mg/d、(4.8±2.6)mg/d。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6周、8周末应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末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分明显(P<0.01 ),但两组间治疗前后BEHAVEAD的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较奋乃静组少,且程度较轻,一般能耐受。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奋乃静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神行为症状 利培酮 奋乃静
部分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幻觉、妄想、激越等精神行为症状,加重了家庭管理负担,故在治疗上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1]。奋乃静是一种经典、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维思通)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均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障碍[2,3]。现就我院应用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氏病及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心、肝、肾重大系统疾病史;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总分≥8分;年龄60岁~84岁; 近1周未使用各种精神药物。共52例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利培酮组年龄63岁~84岁,平均年龄(74.7±7.3)岁,病程4 a~6 a,平均(4.4±2.3)a,治疗前BEHAVEAD评分(16.3±8.6)分。奋乃静组年龄61岁~83岁,平均年龄(72.6±7.5)岁,病程3 a~6 a,平均(4.3±2.5)a,治疗前BEHAVEAD评分(15.7±8.9)分。两组间年龄、病程、BEHAVEAD评分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利培酮组起始量为:0.25 mg/d。1周内渐加至0.5 mg/d~2 mg/d,平均(1.3±0.9)mg/d;奋乃静组开始剂量为2 mg/d,逐渐缓慢加量,但最大量不超过18 mg/d,平均(4.8±2.6)mg/d,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6周、8周测BEHAVEAD评定疗效,减分率30%~60%为有效,>60%为显效,<30%为无效[4]。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作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依据BEHAVEAD评分,两种药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疗效相当。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6%和81.9%,显效率分别为48.6%和47.5%,两组间比较,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评分比较(略)
2.2不良反应比较
利培酮组主要表现为口干、失眠、椎体外系反应等,但程度轻,患者一般能耐受。奋乃静组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头晕等,程度较重,需对症处理。两组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均较轻微,一般经调整剂量后可缓解心动过速症状(P>0.05)。其余各项如口干、椎体外系反应、头晕、便秘等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略)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其有效率分别为82.6%和81.9%,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5]。两种药均能有效地控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奋乃静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反应,而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微,患者能耐受,一般不需处理。
因为老年人体质的特点,经典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的同时会加重意识障碍,出现严重的椎体外系反应甚至损害认知功能,以及过度镇静、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致使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达不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
从本研究看,利培酮疗效与奋乃静相当,且有使用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对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来说,利培酮是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