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RE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引起院内感染的肠球菌中约18%~50%对万古霉素耐药,尤其是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如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7%,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达52.1%,对高浓度链霉素耐药率达58.3%,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1]。 利奈唑胺属于口恶唑烷酮类,通过与细菌23S rRNA结合抑制细菌蛋白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对包括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4,5]。本研究比较了利奈唑胺与其它10种抗菌药物对我国临床分离的万古霉素敏感及耐药屎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
氨苄西林(批号0410200004,含量85.6%)、链霉素(批号0308200012,含量73.1%)、氯霉素(批号130303200614,含量99.3%)、庆大霉素(130326200314,含量63.8%)、红霉素(批号130307200114,含量92.3%)、四环素(批号130306200317,含量97.0%)、左氧氟沙星(批号130455200202,含量97.2%)和利福平(批号130496200001,含量99.0%)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万古霉素(批号WM15252,含量100.0%)为Lilly公司产品;替考拉宁(批号A2280,含量89.0%)为Sanofiaventis公司产品;利奈唑胺(批号20060301,含量99.96%)为Pfizer公司产品。
1.2 试验菌株
(1)标准菌株 VanA型标准菌株屎肠球菌WHO03和VanB型标准菌株粪肠球菌WHO14由国家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心马越教授惠赠;ATCC29212为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标准菌株。
(2)临床菌株 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09月全国14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75株,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vancomycin sensitive E.faecium,VSE)101株,共计176株。每株细菌均来自不同患者。
每株细菌在试验前都经过平板转活分纯,以新鲜菌体用于试验。每次实验均用标准菌株作为敏感实验质控菌;用不含抗菌药物的平皿作为试验菌株生长对照。
1.3 培养基与孵育条件
在MH培养基,35℃孵育16~20h(万古霉素培养24h)。
1.4 PCR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型
采用多重PCR法检测vanA、vanB、vanC1、vanC2、vanC3基因和粪肠球菌特异基因ddlE.faecalis、屎肠球菌特异基因ddlE.faecium。引物见表1。
(1)模板DNA的制备 将平皿上的单个菌落用50μl溶菌酶洗涤,混匀后37℃孵育10min,再加入50μl蛋白酶K和0.1mol/L TrisHCl(pH7.5)100μl,混 表1 PCR引物序列匀后37℃孵育10min即制成PCR扩增模板。
(2)PCR扩增 扩增反应总体积为10μl,其中10×PCR反应缓冲液1μl、20pmol/L引物各0.3μl、dNTP 0.8μl、模板DNA 0.5μl,其余为双蒸水。置DNA扩增仪上按以下条件进行扩增反应:变性,94℃,1min;退火,54℃,1min;延伸,72℃,1.5min,共30个循环,最后一个循环的延伸条件为72℃,5min。
(3)扩增产物分析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以PCR marker为分子量标准,1.5%琼脂糖凝胶中80V电压电泳40min后0.5μg/mL溴化乙啶染色25min,采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
1.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被试菌悬液用多点接种仪接种,每点接种量为104CFU/ml。按照CLSI判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和耐药率,其中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敏感性的判断标准为:庆大霉素≤500mg/L为敏感,>500mg/L为耐药;链霉素≤2000mg/L为敏感,>2000mg/L为耐药。
2 试验结果
2.1 PCR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型结果屎肠球菌基因型的多重PCR分析及vanA基因均阳性,101株VSE只有屎肠球菌特异ddlfE.aecium基因阳性。
2.2 万古霉素敏感与耐药屎肠球菌MIC结果
表2为利奈唑胺与其它10种抗菌药物对VSE与VRE的MIC结果及菌株敏感、中介、耐药率。利奈唑胺对VSE与V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