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 |
|
黄霏莉
葛洪,晋代著名学者,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属江苏省),生于公元284年, 卒于363年。他是两晋士林中寡二少双的“博闻深洽”之士,一生著述繁富,但多已佚失, 《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是有幸流传下来的两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 本医学名著。今仅就此两书论述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
一、《抱朴子》的美学思想
葛洪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他在美论 上,继承了先秦两汉的有关思想,对许多问题或有新的发挥,或有更深刻的论述,对南北朝 时期以至后来的美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葛洪的美学思想,不仅指导他本人 医学美容的实施,也影响着世人和其他医学家,至今仍对中医美容有指导意义。(以下引文,凡 引自《抱朴子外篇》者,文后只标出卷名,若引自《抱朴子内篇》,则在卷名前注明内篇。)
1.关于文与质
“文”原指文彩,“质”原指不加文饰的质地。这两个概念是由孔子提出,后世逐渐将其作 为美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普遍运用。
“文”强调美的后天的人为性,“质”强调美的本质。葛洪很重视“文”,即对美的人为的 加工。他说:“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故质虽在我,而成之由彼也”,“粉黛至则西 施以加丽,而宿瘤(古丑女)以藏丑”(《勖学》),“南威青琴,娇冶之极,而必俟盛饰以增丽”, “朱漆饰致,错涂炫耀,则枯木隐矣”(《博喻》),均指出美的人或物经文饰后更美,而丑的人或 物经文饰后,丑可被掩饰而显得相对较美。葛洪虽重视文饰美,却又坚持以质美为主,他说:“撩 禽虽雕琢玄黄,而不任凌风之举;刍狗虽饰以金翠,而不能蹑景以顿逸”,指出如果质地不美,不 管如何文饰,都徒劳无益,从而提出“饰为其末”,即与质相比,文饰是次要的。对于人体美,葛 洪还提出“志得则颜怡,意失则容戚,本朽则木枯……有诸中者处形乎表”(《博喻》),明示人外 表的美否取决于内,实际上体现了他重“质”的思想。在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质”对人而言, 除指肌体外,还指品德或精神,故葛洪的重质美 ,还表现在他反对论人美丑仅“求之以貌,责之 以妍”,“务在皮肤,不料心志”,认为只有“俗人”才会对人“徒观其外形之粗简,不能察其精 神之渊邈”(《刺骄》),提出“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博喻》),“愿夫在位 君子,无以貌取人”(《刺骄》),提醒世人,若“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审举》)。可见葛洪 是文质并重而偏重于质,以内容美为主,以形式美为辅。
葛洪因其思想家和医学家的双重地位,在文质关系上体现出的美学观,对中医美容学有 极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对文的重视,才会在历代中医书籍中出现大量的美饰方(相当于现代的天 然物化妆品),葛洪本人即在《肘后备急方》中列了出专篇。而对质的重视,又使中医美容学注 重美容求本,注重外丑内治。在美容实践中,求质美的美容效果长,文饰美的美容效果短, 但前者即时效应差,须数周以上功夫;后者即时效果好,如鼓应桴,立竿见影,既能掩瑕藏 丑,又能锦上添花。在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医美容质文结合,以质为主,内外结 合,以内为主,长效与短效结合,以长效为主,故极具特色,在美容界独树一帜,备受青睐。
至于葛洪所极力推崇的精神上的质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千百年来影响着 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观。在中医的医学审美中,包括精神美,这是中医美容学的特点之一,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特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