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动态变化的研究 |
|
脉分支水平以上的全部分支,结扎大隐动脉主干。(3)将犬喂养一个月后用于实验。
3.手术模型的制作:(1)麻醉同上,分离出犬腹主动脉与髂动脉。(2)取犬自体双侧颈 静脉各约5cm长,平均每条含一对瓣膜。一条做腹主动脉与髂动脉间端侧吻合,另一条做对 照组。
4.药物投入:手术日至解剖日间,10分钟内静脉注射PGE1每分钟 0.1~0.3μg/kg,每 日1次[1]。 5.测定:分别在术后第1日与5日将犬处死,取出AVG,固定染色后,在实体显微镜与图 像分析装置下测定AVG内EC的覆盖面积与脱落面积。
结果
1.远端输出道不良组犬髂动脉血流量:20只犬髂动脉在结扎前平均血流量86.8±13.5ml/min, 结扎后62.0±6.2ml/min,喂养一个月后25.2±2.5ml/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
2.EC覆盖面积:(1)AVG移植后1日解剖组EC覆盖面积(百分比):A1组33.5±2.3 ,B1组19.0±3.0、PA1组36.0±2.0、PB1组10.5±0.5。用A1组分别与B1、PA1、PB1各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2)AVG移植后五日解剖组EC覆盖面积(百分比):A5组 84.9±4.9、B5组47.5±3.3、PA5组30.5±7.5、PB5组45.5±5.5。A5组 vs. B5组,A5组 vs. PA5组,A5组 vs. PB5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
3.本实验显示:在移植后无论哪一组AVG内瓣膜部位EC覆盖面积均在90%以上。
讨论
1.EC机能与血管内膜增殖:血管EC在正常情况下,以单层排列形式维持血管腔内血流的 通畅。同时,它所含有的PGI1(前列环素)具有阻止血小板粘着、凝集、抗血栓形成的重 要作用。EC是血管内能阻止血流与其它组织接触的屏障细胞,一旦这种屏障被破坏,早期出现 血细胞粘着、凝集现象,凝血系统的活性被激活。随后EC产生并释放各种增殖因子,如血小板 衍生增殖因子(PDGF)等。这些因子可以作用于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使之游走至内膜,引 起内膜异常增殖。此外,这些因素还可以阻碍血管EC的修复[2]。由此, 在AVG内早期可以 导致血栓形成,晚期血管内皮增殖,移植物狭窄或闭塞。以往实验结果表明,AVG内EC在重建 动脉一小时后开始脱落,3日开始再生与修复,3周后完成全部再生与修复过程。 如AVG移植后 EC在7日内不能进行很好修复,血管内皮将出现明显增殖[3~7]。
2.对EC影响因素与AVG内瓣膜功能:(1)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用AVG重建动脉时, 被建部位远端动脉输出道状态对AVG的EC早期脱落无影响,但对它的再生与修复却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本实验中PA5组的低值有两种可能:①PGE1 的抗血小板聚集及较强的扩血管作用对 EC的早期再生与修复有一定的影响。②来自实验的误差。(2)实验中发现,AVG瓣膜部位 EC无论在哪一组以及移植前后其覆盖面积均在90%以上,且EC再生与修复以瓣膜为核心[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胫骨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