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 |
|
【Key words】 Ansthesia,general Anesthesia,epidural 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ic Hemodynamics Stress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在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气腹对LC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LC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ASAⅠ~Ⅱ级,术前无内分泌系统疾患,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1例,全麻+硬膜外麻醉组(B组)9例。 术前两组常规于麻醉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A组:静脉开放后以安定、芬太尼、2.5%硫喷妥钠、琥珀胆碱诱导插管,插管后接北美Drager 2B麻醉机控制呼吸,氧流量2L/min,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麻醉维持以安氟醚呼吸末浓度1.5%~1.8%加用阿曲库铵。B组: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后,选择T9~10;完成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cm。静脉开放后以2%利多卡因3ml试探有平面及无误入蛛网膜下腔后,进行全麻诱导插管,方法同A组,但安氟醚呼末浓度为(0.8~1.1)%。在手术野消毒铺巾后B组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7ml,若手术时间长于50分钟,则再追加5ml。两组静脉输注速度为:入室至切皮前10ml.kg-1.h-1,手术开始后6ml.kg-1.h-1。 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后,经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用HP-M1205生理记录仪监测直接动脉压(MAP),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F7 Swan-Ganz三腔带气囊和热敏电阻的漂浮导管。通过压力换能器,连接同一监测仪,测定中心静脉压(CVP),以温度稀释测定心输出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体外循环阻力(SVR),并分别于气腹前,气腹5、10、15、30分钟和术毕(放气后)5分钟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分钟和放气后5分钟抽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测得数据的均数进行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及气腹时间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和气腹时间(±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身高(cm) 气腹时间(min) 全麻组 硬+全 11 9 4/7 4/5 41±10 43±11 58±12 57±10 161±10 160±7 50±18 57±24
(硬+全:硬膜外+全麻) (2)气腹前后SpO2均在(99~100)%,EKG未见心律失常。气道峰压值气腹前A组为(20.1±0.4)kPa,B组为(2.14±0.37)kPa,气腹后均明显上升,分别为(28.1±0.51)kPa和(2.75±0.47)kPa(P<0.05)(1kPa=7.5mmHg)。 (3)血浆NE、E变化:A组气腹时NE、E均明显上升,术毕NE基本恢复,而E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气腹时NE、E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术毕E明显增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比较(±s)
指标 组别 麻醉前 气腹前10min 气腹10min 术毕(放气后5min) NE (ng/L) E (ng/L) 硬+全 全麻 硬+全 全麻 250±134 269±120 82±25 109±82 128±93 284±1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硬膜外阻滞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