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
|
徐冰
[关键词] 肠脂垂炎,急性;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4-0198-01
我院自1989~1998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976例,其中发现系肠脂垂病变7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2~50岁。无明显发病原因。发热7例,体温38.5℃~39.3℃。腹痛7例,有腹膜刺激征者5例,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者5例,有固定性压痛者4例。7例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其中1例肠脂垂坏死穿透肠腔,形成肠脂垂腔内积粪,2例整个肠脂垂坏死化脓,4例头部坏死化脓。1例切除过程中肠脂垂回缩出血较多。全部切除均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均证实肠脂垂坏死或炎症。病变部位位于回盲部。
讨 论
肠脂垂是附于结肠带的脂肪垂,特别是沿独立带和网膜带的两侧,多见于盲肠和乙状结肠,为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脂肪小突起,它是由肠壁浆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每个肠脂垂都有一根动脉供应血液。 急性肠脂垂炎是一种少见病,多见于肥胖病人,且与急性阑尾炎症状相似,在临床表现上难以鉴别。一般临床表现是起病突然,腹痛剧烈,呈持续性,伴有发热。疼痛部位局限,压痛点偏于麦氏点外侧,且固定,髂腰肌试验(+)。多数有腹膜刺激症状。白细胞计数常常偏高。X线钡餐检查大多没有特殊表现,偶有坏死穿孔者,可见结肠龛影表现,或有结肠腔外压迹。由于难与急性阑尾炎难区别,一般都是外科手术治疗得以证实,手术中若发现阑尾炎症状与体征不相符,需考虑到本病的存在。切除时要在肠脂垂根部完整地切除,结扎其动脉。若坏死穿孔,需1期手术时,需内翻8字形缝合穿孔口,外加浆膜层包埋。 肠脂垂有时因内含脂肪量过多,还可以在肠壁形成很象无蒂型息肉的包块。有时因结肠游离过度,陷入肠内可引起肠套叠,也需引起注意。至于肠脂垂有无恶变,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简介]徐冰(1965-),男,主治医师。 徐冰(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外科)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完全性甲状腺异位症二例诊治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ZT胶关闭手术切口46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