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乳头状及滤泡状癌的手术范围 |
|
刘经祖 金锐 陶英杰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就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及范围进行综述及探讨。作者认为:(1)对于原发灶的手术范围应视侵犯部位而定病变限于一侧叶,行患侧叶及峡叶并患侧颈前肌切除;若双侧叶受累,应力争保留部分正常腺体及后被膜下行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旨在保留甲状旁腺;癌限于峡叶,行峡叶及双侧内1/3~1/2腺体及颈前肌切除;若癌累及腺外组织,在不危及生命前提下,应尽量切除。(2)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外科治疗: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N0期若原发癌侵出包膜,不行选择性颈清术;对于侵出包膜者行选择性颈清术。选择性颈清术的手术范围,作者主张重点清除气管旁及颈内静脉区。N0期的滤泡癌不必行选择性颈清术。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范围; 颈淋巴结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4-0241-02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但多数人认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中,虽常伴有滤泡癌成分,只要查见乳头状癌结构,不论其所占比率多少,均应称为乳头状癌。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的一型,约占59.9%~89%。隐性癌主要是乳头状癌,在尸检或甲状腺手术时偶可发现。尸检资料约占6%~13%。滤泡癌较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11.6%~15%。此两型又称分化型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采用外科治疗。本病生长缓慢,生存期长,死亡率低。仅作肿瘤切除而未作任何辅助治疗,可长期生存,无复发和转移,当然也有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延误治疗导致不良后果。目前还未完全掌握该病内在的变化规律,给评价治疗效果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多年来在外科治疗原则上(包括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等),存在意见分歧。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作一简述,供参考。 原发癌的手术切除范围
一、癌限于一侧腺叶 对限于一侧腺叶的原发癌,手术应该切除多大范围,尚有意见分歧。有人主张作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也有人倡导行患侧腺叶连同峡叶切除。前者的主要理论依据是:①强调多癌灶。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乳头状癌的多癌灶问题已有报告,目前已被专家认可,只是检查方法不同,检出率有差异。一侧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标本次连续切片,结果75%查见多癌灶。临床资料表明,一侧癌行患侧叶切除,日后对侧10%~24%出现癌。而全甲状腺切除,对侧复发癌仅2%。②全甲状腺切除,特别对于滤泡癌发生血运转移,有利于131I治疗。③全甲状腺切除术,注意保留对侧腺叶后被膜,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以减少到2%~5%。 主张患侧叶连峡叶切除者其根据为:①对侧腺叶隐性癌灶出现临床癌的比率不高;②与全甲状腺切除的远期疗效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③不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我院自1952至1980年采用此术式并患侧颈前肌群切除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551例。术后观察12~40年,仅7例(1.2%)对侧出现癌,再次手术仍取得满意疗效。而全甲状腺切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虽有较大差异,一般约占1/3,严重者将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实践证明,临床检查发现癌限于一叶,而行患侧叶及峡叶并颈前肌群切除,有临床应用价值,被国内多数专家采用。而全甲状腺切除盛行于国外。 二、一侧叶癌累及峡叶及对侧叶或两侧叶多癌灶 切除范围视癌侵犯范围而定,如果两侧腺体全部被癌累及,只能行全甲状腺并颈前肌群切除。如果一侧或两侧叶仍残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力争保留一侧或两侧腺叶的上或下极及后被膜的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旨在保留甲状旁腺。我院收治的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双侧受累按此法处理,均未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复发。 三、癌限于峡叶 此种情况较少见。我们主张行峡叶并相连的两侧叶1/3~1/2的腺体及颈前肌一并切除,如果峡叶癌累及一侧叶或侧叶癌累及峡叶,应行患侧叶、峡叶全部及相连的对侧叶1/3~1/2的腺体并颈前肌切除。 四、癌累及甲状腺外组织 常受累的腺外组织有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甲状软骨、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原则上应将原发癌同受累的腺外组织一并切除,尽管牺牲部分器官功能,只要不危及生命,仍能使一些晚期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1.喉返神经受累 早期受累多为纤维粘连,较易分离,保留神经切除肿瘤,一旦出现声音嘶哑,表明神经已被肿瘤破坏,除少数病例由于部分神经纤维受累,部分因压迫水肿造成功能障碍,可仔细解剖切除受累的神[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