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线和血管移植材料的进展 |
|
陈福真 杨珏
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缝线和血管移植材料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血管外科的不断前进。
1 缝线的进展 理想的血管缝线除了一般缝线所应有的特征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持久的耐用性、高度的抗张强度,使吻合口不会因缝线退化原因而产生假性动脉瘤;生物学反应小,不会因过多的组织反应产生吻合口狭窄或血栓形成;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不会因缝线感染而产生移植血管感染;缝针与缝线直径的比值合适,针眼不易渗血,不会产生吻合口出血;缝线与组织的摩擦力小,使缝线穿过组织流畅;柔韧性强、打结牢固而无组织磨损或切割。 1.1 尼龙缝线 尼龙缝线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聚酰胺聚合物,属于合成不吸收缝线。它的特点是抗张强度大,组织反应轻微。但通过渐进性水解作用,尼龙缝线在组织内的抗张强度一般每年以15%~20%的速率下降,在体内纤维结缔组织逐渐包裹而不吸收。同时单股尼龙缝线有恢复其原来直线挤压成型状态的“成型记忆”特性,使缝线易扭曲,且在打结时应多打几次以确保牢靠。 1.2 聚丙烯缝线 聚丙烯缝线是一种线形烃聚合物的均衡结晶状的立体异构体,是一种合成不吸收的单纤维缝线,极少或没有渗透性。使用方便、不易被组织酶类降解削弱。组织内其活性极弱,抗张强度在体内可维持持久,组织反应轻微,打结容易且牢靠。不足之处在于有“成型记忆”特性,使缝线易僵硬扭曲;缝针与缝线直径比值过大,易产生吻合口针眼渗血。主要产品为PROLENE线。 1.3 聚酯纤维缝线 聚酯纤维缝线是由未经处理的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紧密编织而成的多股纤维缝线,比天然纤维缝线更强韧,组织反应轻微。它能提供精确而均一的张力,是一种能永久地保留在人体的合成编织型缝合材料;但其在穿越组织时的摩擦系数较高而限制了应用。而优质聚酯纤维缝线是由polybutilate均匀涂层而成,后者是一种在生物学上为惰性的不吸收性化合物,它能与编织型聚酯纤维缝线相粘附,这种涂料能使编织型缝线易于穿过组织,具有优越的柔韧性、操作便利,而且每一次打结都能平稳地系紧。缝合材料和涂料的药理学特性均不活跃,组织反应轻微,在体内可长时间地维持其强度。 1.4 膨体聚四氟乙烯缝线 是一种合成的不吸收的单纤维缝线,由高分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制成。ePTFE是一种惰性材料,组织兼容性好,生物反应小,在生物体内不会降解。与PROLENE线相比,其优点在于:无“成型记忆”,手感柔软,不会扭曲打折;同时GORE-TEX缝线与缝针的直径差别很小,可减少针眼的渗血;其缺点在于:GORE-TEX缝线的弹性不及PROLENE线,抗张强力不及后者,需要打更多的结方能确保牢靠。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外科医师首选合成的不吸收性缝线进行心脏和外周血管手术。由于血管对缝合材料产生过多的组织反应常可导致血管腔内径减少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因此一般选用较为惰性的合成材料如尼龙、聚酯、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用于血管的吻合。目前临床上也以尼龙线、PROLENE线、GORE-TEX线为主,具体选用则根据外科医师的习惯和偏爱。
2 血管移植材料的进展 2.1 自体血管 主要是自体动脉和大隐静脉。自体动脉移植具有相容性好、抗感染、不易出现动脉瘤样退化、吻合口处能保持正常的柔韧性和在小儿移植后具备生长潜能等优点;但其缺点是不易获得匹配的自体动脉材料。在小口径血管移植方面,自体静脉是临床应用最为成功的。大隐静脉是自体静脉移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取材方便、术后远期通畅率较高和不易发生移植物感染等优点,在下肢动脉旁路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广泛。但约有50%的移植物在术后5~10年内由于平滑肌细胞增殖、吻合口处粥样硬化等病变导致移植静脉狭窄或阻塞。 2.2 人造血管 由高分子或合成材料制成,分织物和非织物两种。前者主要是涤纶(dacron)和真丝涤纶(silk-dacron interwoven)人造血管,其可为编织或针织。非织物人造血管是以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的。人造血管具有来源广、容易获得不同的口径和长度、应用方便、在大中血管移植后很少发生血栓和瘤样扩张等优点。但目前使用的任何一种人造血管都不具备与自身血管相同的板层状结构,移植后也不能形成具内膜功能的完整新内膜,且用于中小动脉的移植后,出现相当高的血栓栓塞、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病变,使移植后远期通畅率比较低。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吻合口局部条件的选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