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
|
1993年1月~1995年8月,对230例246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股骨假体117髋,男31髋,女86髋;年龄46~86岁,平均73岁。其中术前诊断骨关节炎54髋,先天发育不良34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0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髋,创伤性关节炎5髋,其他10髋。平均随访4.5(3~5)年。非骨水泥股骨假体129髋,男59髋,女70髋;年龄42~83岁,平均61岁。其中术前诊断骨关节炎64髋,先天性发育不良46髋,类风湿性关节炎8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髋,创伤性关节炎2髋,其他6髋。平均随访4.1(3~5)年。 全部患者接受同一设计的骨水泥或非骨水泥股骨假体(BF, Chiropro, 德国)。非骨水泥假体为直柄无颈托型,由钛合金构成(Ti-6AL-4V),柄体近1/3有一层纯钛涂层。骨水泥假体材料为不锈钢合金(MS30, CrNiMoMn, ISO5823-9),具有同样的几何形状。手术应用髋部外侧切口,非骨水泥假体采用紧压植入技术(Press-fit),骨水泥假体应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但未行骨水泥离心。 所有病人通过门诊检查和问卷进行临床随访,关节功能依Merle d' Aubigne等[1]标准,按疼痛、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综合评价;股骨部按Gruen等[2]法分为7区;假体稳定性依照改良Kavanagh等[3]标准(Mayo X线评分)评定。下沉大于3 mm为松动,假体周围有完全性X线透光带并在任一区有大于1 mm者,为可能不稳。用分规测定各区股骨皮质厚度,并与术后立即所摄X线片比较。
结 果
1.临床随访结果:骨水泥股骨假体组117髋,Merle d' Aubigne评分平均10.4(5~12),优良率为88.9%。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组129髋,Merle d' Aubigne评分平均11(8~12),优良率为95.3%。 2.X线表现:骨水泥组Mayo X线评分平均9.9(7~10)。113髋在股骨假体和骨水泥间无或仅有部分X线透光带,4髋有小于1 mm的完全性X线透光带,但无进行性发展。无一例假体下沉大于3 mm,全部股骨假体均无松动。非骨水泥组Mayo X线评分平均9.8(8~10)。109髋在股骨假体和骨之间无或仅有部分X线透光带,20髋有小于1 mm的完全性X线透光带。无一例假体下沉大于3 mm,全部假体均稳定。 3.股骨皮质肥厚反应:骨水泥假体组无一例有股骨皮质肥厚,7髋(6.0%)可见明显的股骨距萎缩。非骨水泥假体组中,36髋(27.9%)出现股骨远侧皮质肥厚反应,全部位于第Ⅲ区或第Ⅴ区,有的同时位于第Ⅲ区和第Ⅳ区;10髋(7.8%)有明显的股骨距萎缩(图1,2)。
图1 股骨皮质肥厚部位和发生率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E.Ⅴ区 F.Ⅵ区 G.Ⅶ区)
图2 A.右髋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部分坏死 B.全髋置换术后2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位置良好 C.全髋 置换术后2年,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无下沉,周围无X线透光带,显示假体完全稳定,但可见股骨远端内侧(Ⅴ区)皮质肥厚
讨 论
1.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人工股骨假体植入后,由于应力遮挡改变了股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分布,假体周围骨骼将会发生重塑。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骨重建负平衡、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Kusswetter等[4]通过尸体标本切片观察,证实股骨假体周围皮质由于重塑反应,全长度内呈现多孔样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其骨密度仅为未置换侧的1/20。Kroeger等[5]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单光子ECT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术后1年股骨假体周围各区骨皮质密度均有下降,可达10%~4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氧化氮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