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感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电位在产瘫诊治中的意义 |
|
全臂丛不全损伤10例,根性撕脱伤8例。 检测方法:应用WD-4000型肌电仪,室温在24℃以上,肢体皮温28℃~30℃。通常测定下述有关神经的SNAP和SEP:肌皮神经(C5),桡浅神经(C6),正中神经腕部(C6~T1),尺神经腕部(C8~T1),记录SNAP和SEP皆用表面电极。记录SEP时置作用电极于头顶中点后2cm旁开7cm处,参考电极置额部中点,地极接前额。刺激使用表面电极,强度为0.2ms,叠加次数为500次。测定时一定要在患儿安静不哭闹状态下进行,同时测定健侧SEP和SNAP,以作对比。定位诊断标准:产瘫节前损伤为大脑不能记录到SEP,但外周能记录到SNAP;节后损伤为完全性损伤SEP和SNAP均消失,不完全性损伤SEP和SNAP均存在[2]。
典型病例
例1女,2个月。因难产产钳助产,出生后左上肢功能完全丧失。生后2个月,手部功能部分恢复,肩、肘功能无任何恢复,肌肉萎缩,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冈上肌、冈下肌肌力为0级,左上肢外侧及手桡侧痛觉丧失。电生理测定SEP消失,SNAP存在,患侧与健侧SNAP波幅比为66.6%(图1)。提示左侧臂丛根性撕脱伤。术中见C5-7自椎孔处撕脱,神经根远端卷埋在锁骨上缘瘢痕中,C8、T1连续性尚存在,瘢痕粘连重,术中用副神经和颈丛运动支移位修复上干,松解下干。术后1年半屈肘功能轻度受限,肱二头肌肌力3级,手部功能有恢复,但肩部功能无明显改善。
a SNAP存在,波幅低 b 健侧SNAP c SEP消失 d 健侧SEP
a SNAP存在,波幅低 b 健侧SNAP c SEP消失 d 健侧SEP
图1 患侧与健侧SNAP波幅比为66.6%
例2男,2个月。头位,肩娩出困难。生后左肩、肘无自主活动。手功能正常,左上肢呈接力棒手畸形。电生理测定SEP和SNAP均存在,波幅低于健侧,患侧与健侧SNAP波幅比为63.0%(图2)。提示左侧产瘫,上干不完全性损伤。手术证实上干连续性良好,但外膜明显增厚,瘢痕粘连严重,彻底松解神经,局部注射强的松龙5.0ml。术后1年复查,肩、肘功能大部分恢复,肌力达3~4级。
a SNAP存在,波幅低 b 健侧SNAP c SEP消失 d 健侧SEP 图2 患侧与健侧SNAP波幅比为63.0%
结果
本组40例产瘫,经手术证实与临床诊断符合者35例,符合率87.5%,不符合者5例,占12.5%。上干不完全性损伤3例不符,上干完全性损伤1例不符,根性撕脱伤1例不符。患侧SEP和SNAP波幅较健侧低。患侧与健侧SNAP波幅比:根性撕脱伤35.2%~66.6%,节后损伤29.5%~63.0%。
讨论
一、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
本组40例SEP和SNAP检测结果临床符合率87.5%(35/40)。比黄绥仁等报告的成人臂丛损伤符合率88.4%稍低。根据SEP和SNAP的结果,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较准确地判断产瘫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为术式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手术疗效。如本组的1例患儿生后左上肢肩、肘功能完全丧失,2个月后无任何恢复。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锁骨头肌肉萎缩严重,肌力皆为0级,难以确定是根性撕脱伤还是上干完全性损伤。检测SEP和SNAP均消失,由此临床诊断为上干完全性损伤,术中证实神经自干部完全损伤。如果根性撕脱伤神经远端被瘢痕粘于椎孔处,肉眼见神经似存在连续性,术者不敢轻易切断瘢痕,往往采用神经松解术;应用电生理检测后,根性撕脱伤的诊断明确,手术则选用神经移位术。两种术式的效果截然不同。我们认为SEP和SNAP测定是判断产瘫损伤程度和性质比较可靠的方法,为术式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镜下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