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胆管损伤引申对胆道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认识 |
|
损伤和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者,大量的肝内胆汁丢失所致的生理紊乱要远比胆囊造口者严重得多。
3 胆道重建的病理生理学
胆道重建术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吻合的局部条件:即吻合口应粘膜对粘膜的良好组织修复以减少疤痕化;二是胆道重建术式应尽可能地符合胆道生理,降低返流感染等并发症。无论是胆管的对端吻合或是胆肠吻合,粘膜对粘膜的吻合是组织修复的最可靠条件,这在扩张胆管的修复时较为容易,但在胆管较细管壁又薄时就比较困难。胆管空肠吻合要求比胃肠或肠肠吻合术更为精细,为减少疤痕在缝合时最好以浆肌层为主,使缝合线不在腔内暴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可吸收缝线,使胆肠吻合技术更加完善。 我们在近些年的胆肠吻合或高位肝内胆管空肠吻合中,采用可吸收缝线一层间断吻合,不放置T管或U管引流,术后恢复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经验证明只要是粘膜对粘膜的对端吻合,组织条件和胆管壁的血供良好,术后如有少量胆汁渗漏,只要腹腔引流通畅1周左右即可自行愈合。
4 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对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与描述很少,但在临床常是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最难处理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比,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十分相似,只是原发性胆管硬化症没有手术、外伤等因素。其病因及病理至今还未能搞清楚。 胆道在胚胎发育早期胆管与十二指肠一样为实性细胞索组成,第6周时才出现胆总管并逐渐扩展到胆管系统的其余部分,直到12周时胆囊仍为实性的。实质性阶段之后,形成管腔的过程与十二指肠的变化相平行,但奇怪的是胰腺导管在胚胎发生中不经过这一实质性阶段。亦有理论认为先天性胆管闭锁,其胆管在出生后才出现实变或闭锁,而这种从婴儿到成人胆管炎性病变均可导致的实变与硬化症,是否有内在的联系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桥本病的研究现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阑尾炎的螺旋CT诊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