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
|
时开网
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是胆道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胆管狭窄可导致胆汁流通动力学发生变化,主要是狭窄段以上胆管内持续高压,肝脏郁胆影响肝细胞泌胆功能,肝功能受损以及反复胆道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综合性症候群,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再次手术处理胆管狭窄病灶,重建有效的胆汁引流通道是关键问题。作者对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处理略谈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14例。年龄29~57岁,平均43岁。胆总管横断伤11例(术中诊断并行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肝总管横断伤6例(肝总管断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2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术后诊断1例再手术行肝总管T管引流,择期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或胆总管侧壁损伤4例,分别行局部修补T管引流术。 胆道损伤后出现胆管狭窄症状最早为3个月,计4例,其中肝或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引流术后发生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个月5例,其中肝或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引流3例,肝或胆总管侧壁损伤修补T管引流2例。1年8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引流5例,肝或胆总管侧壁损伤修补T管引流1例。1年以上4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引流1例,肝总管侧壁损伤修补T管引流1例。胆肠吻合术均在不同时期内发生吻合口狭窄闭塞,无返流性胆管炎表现。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 1.2 影像学检查 B超显示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19例,并存肝内胆管结石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11例,诊断高位胆管狭窄2例,胆总管中上段狭窄3例,胆肠吻合口狭窄闭塞6例。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检查5例,诊断高位狭窄4例,胆总管狭窄1例。PTC和ERCP检查显示胆道不全性狭窄10例,完全性狭窄6例。 1.3 手术 择期手术16例。肝或胆总管扩大切开取石空肠Roux-en-Y吻合4例,肝总管扩大切开,左右肝管成形空肠Roux-en-Y吻合5例,肝总管、左肝管扩大切开空肠Roux-en-Y吻合1例,原胆肠吻合口成形吻合6例。急诊手术5例:全部病人均行胆管切开T管引流术,3~6个月行肝总管扩大切开空肠Roux-en-Y吻合3例,肝总管扩大切开,左右肝管成形空肠Roux-en-Y吻合2例。
2 结果
治愈19例,死亡2例。胆肠吻合口瘘并右肝下间隔脓肿,全身衰竭死亡1例,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随访19例,时间1~7年。随访结果的判断标准:胆管修复重建术后无胆管炎发作症状,能胜任工作者为优;术后有轻微的胆管炎症状,但间隔时间短,药物能控制,不影响工作者为良;胆管炎发作较频繁,肝细胞受损向胆汁性肝硬化病变发展,严重影响工作为差。本组优14例,良3例,差2例。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处理 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所导致胆道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胆道内压升高,胆汁流通动力学可发生根本性改变,肝脏功能受损,胆汁酸代谢障碍,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加重病情变化,严重者危及生命。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处理上较为复杂,尤其是全身情况比较差的病人更为棘手。因此,必须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工作。作者体会:(1)充分了解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拟定完整的手术方案。(2)全面评估病人,对手术耐受程度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处理好各类并存病。(3)胆管炎发作期间首先要控制感染,经非手术处理症状无改善者应果断采取胆道外引流手术。(4)改善和保护器官功能,纠正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保证足够热量。(5)监测肝肾和凝血机能,补充维生素K类和新鲜血制品。(6)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水电解质和热能补充以及维护器官功能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本组病人因重视以上几个方面,术后仅2例发生并发症。 3.2 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胆管狭窄病灶的重要手段。B超应为首选,B超可系统观察病灶以上胆管情况以及有无结石,但对于狭窄段的病变程度和范围则有欠缺,作者认为PTC和ERCP检查能补充B超不足之处,此两项检查能全面显示肝内外胆管树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以达到完善诊断。本组除5例因重症胆管炎急诊手术外,16例病人均行PTC或ERCP检查,提示高位胆管狭窄6例,中段狭窄4例,胆肠吻合口狭窄闭塞6例。狭窄长度最短1cm,最长3[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 附11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位胆管梗阻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附3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