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分析 |
|
性轴索伤和开放性颅脑伤等。 2.致伤原因:见表1。
表1 致伤原因
致伤类型 例数 构成比(%) 交通伤 摩托车-汽车 38 15.3 行人-汽车 37 14.9 翻车 28 11.2 自行车-汽车 19 7.6 汽车-汽车 17 6.8 机动车-障碍物 8 3.2 其他 7 2.8 坠落伤 36 14.5 打击伤 27 10.5 跌伤 19 7.6 坠落物击伤 13 5.6 合计 249 100.0
3.损伤类型:见表2。 表2 损伤类型及其死亡率
损伤类型 例数 构成比(%) 死亡数 死亡率(%) 硬膜外血肿 45 18.1 5 11.1
硬膜下血肿 52 20.9 21 40.4 脑内血肿 20 8.0 0 0 多发性血肿 42 16.9 7 16.7 弥漫性脑肿胀 28 11.2 13 46.4 开放性颅脑伤 26 10.4 5 1.2 原发性脑干损伤 19 7.6 6 31.6 广泛脑挫裂伤 17 6.9 6 35.3 合计 249 100.0 63 25.3
4.合并伤: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血气胸者38例,腹腔内器官损伤12例,四肢骨折45例,颌面部骨折34例。 5.救治策略:(1)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均由急救中心的医师进行,包括包扎止血、清除呼吸道阻塞、气管插管、吸氧、补液、血氧、血压、心电监护等。入院后急诊行CT扫描、心电图、胸片检查,备血、备皮后直接送手术室。无手术指征者,直接送专科监护室救治,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占位效应的颅内血肿或血肿扩大或迟发血肿,及时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其中近半数病人已在院前行气管插管。160例病人术前出现明显脑疝予吸氧、降颅压、抗休克等治疗。(2)术中处理:采取脑保护作用及降低颅内压及脑血流量的措施,包括过度通气、异丙酚、异氟醚静吸麻醉或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快速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挫灭的脑组织、去骨瓣减压及脑室引流,开放性颅脑伤清创、气管切开术等,合并伤由专科急诊或Ⅱ期手术,术中静脉滴注抗生素。(3)术后治疗:术后即送专科监护室行多系统监护,包括呼吸、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检查等。采用冰帽、降温毯行亚低温等措施加强脑保护,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针脱水降颅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静脉营养,预防感染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留置胃管,监测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包括血氧、血糖、胃液pH值、血气及内皮素、胃泌素等测定,适时胃管注入止血及保护胃黏膜药物。注意其他重要器官的保护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后期给予神经营养剂、活血化瘀等药物应用。(4)颅外并发症:肺部感染48例(19.3%),上消化道出血61例(24.5%),尿路感染21例(8.4%)。多器官功能障碍经抢救恢复者47例。单侧肺不张4例,系急诊气管插管过深所致。 6.伤后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内手术45例,占22.0%;伤后2~6小时内手术115例,占56.1%;伤后6~12小时手术31例,占15.1%;24小时以上手术14例,占6.8%。
结 果 205例手术病人中,存活162例,死亡43例。死亡率21.0%。死亡原因: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29例,肺部感染7例,其中3例合并严重胸部外伤,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心脏功能衰竭1例,肾功能衰竭4例。非手术治疗44例,死亡17例,死亡率45.5%。其中10例虽进行院前急救,但因丧失手术时机和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而死亡。合计249例中共死亡63例,总死亡率为25.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创伤骨科急诊入院病人漏诊与误诊的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直接进急诊手术室抢救严重创伤77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