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闭合性损伤与创伤评分系统 |
|
伤型 皮肤裂伤 腰背部肢体挫伤 胸部及骨盆刺伤、撕脱伤 头、颈腹部钝器伤、 弹片伤、爆炸伤、 骨折脱位、瘫痪、血腹
心血管 外出血 BP:70~100 mmHg P:100~140/min BP:50~70 mmHg P:140/min BP<50 mmHg P:无脉或<55/min 呼吸 胸痛 呼吸困难费力浅快 或R>36/min 紫绀、血(气)胸 或反常呼吸 窒息或呼吸停止 神志 嗜睡或烦燥 木僵或淡漠 答不切题 浅昏迷 逆行健忘 深昏迷 再昏迷
3.CRAMS记分法 Gormican于1980年提出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言语5个参数的CRAMS记分法,按正常、轻度和重度分别记2、1和0分,最后5项积分相加,总分9~10为轻度,7~8为重度,≤6为极重度。1985年Clemmer等又对此记分法作了修正,提出分值≥7的属轻伤,死亡率为0.15%;≤6者为重伤,死亡率为62%。他们用修正后的方法对2110例伤员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把总分≤8作为速送创伤中心或大医院的标准。详见表3。修定后的CRAMS是国内院前创伤评分体系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刘维涛(1994年)用修定后的CRAMS评分对该院急救的118例创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检验,肯定了其实用价值,发现本方法与伤情密切相关,且能区分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能反应出救治条件的要求,故本法不仅适用于院前,亦适用于急诊科的急救,还可以早期监测复苏急救工作是否有效[5]。 二、几种常用院内创伤评分方法 1.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是由美国医学会有关专家于1969年研究制定的第一个伤情描叙趋向标准化及计量化的分级标准,1971年首次发表,后几经修改,不断完善,目前最新版本为AIS90[6]。AIS以解剖部位为依据,将人体分为九个区域,其损伤严重程度分为六级,AIS 1为轻度,2为中度,3为较重,4为严重,5为危重,6为最危重,存活可能性极少。AIS既是一种独立的评分方法,也是其它多种评分方法的基础,为创伤严重度评分提供了一种较统一和准确的方法,为创伤评估标准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已得到世界各国从事创伤临床及研究单位的广泛应用。其不足之处为AIS总值与各系统损伤严重度评分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它的级数不能简单相加或求平均数,不适用于多发伤的评估。 2.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是Baker在AIS基础上提出来的[7],ISS的分区与AIS不同,它将人体分为头颈、面部、胸部、腹部、四肢及体表六个区域,计算时只将这6个分区中损伤最严重的3个分区各取一最高AIS值,求其各自平方和相加即为该伤员ISS值。ISS分值范围为1~75,当伤员有一处或多处ISS6级损伤时,则直接定为ISS最高值75。一般认为,ISS>16为重伤,ISS>20时病死率明显增高,ISS>50时存活者少。由于ISS在创伤计量诊断中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客观且易于计算的记分方法,目前已为创伤界所公认,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也是国内院内创伤评分体系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其不足之处:①不能反映分值相同但伤情不同的实际差异;②不能反映同一区域仅一处伤与多处伤的区别;③不能充分反映脑外伤的严重度及腹部多脏器伤和多发性骨折的伤情;④不能反映伤员的生理变化及健康年龄状况对伤情的影响。故近年来国外已逐步减少这类用单纯解剖指标作为院内创伤的评分方法。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处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