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研究 |
|
刘咸罗 钱小星 陈克辉 许浩 柳小刚 李琰 张培华
[摘要] 目的 研究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阔筋膜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25例,共25条肢体。结果 随访6~24个月,疗效良好者23例,占92%,疗效一般者2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人造血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包瓣材料。 [关键词] 人造血管; 包瓣术; 深静脉瓣膜; 瓣膜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 R6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3-0164-02
自1997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应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25例,左下肢15例,右下肢10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21~70岁),病程1~29年,平均23年,1条肢体曾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小腿曲张静脉分段结扎术,但术后不久又再度复发。 二、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占100%;下肢沉重胀痛22例,占88%;肿胀20例,占80%;色素沉着18例,占72%;皮炎湿疹7例,占28%;慢性溃疡7例,占28%。 三、特殊检查:①下肢静脉顺行造影:25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均显示深静脉主干通畅,呈直管状扩张,小腿下段交通静脉多发生功能不全性返流。②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25例(25条下肢)均属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影剂倒流至膝关节上方者19条,倒流至膝关节以下者6条。所有患肢股-月 国静脉瓣膜影均清晰可见。③静脉测压:25例术前直立静息压为(15.58±0.93) kPa,作蹲起运动后,压力下降为(12.41±1.61) kPa,停止活动后,压力恢复到原来水平的时间均小于12 s。 四、包瓣材料:本组25例(25条肢体)的包瓣材料均为人造血管,即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涤纶、人造丝涤三种人造血管。用美国戈尔公司1996年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做10条肢体,用上海奇沃公司1997年生产的人造涤纶做10条肢体,人造丝涤做5条肢体。 五、手术方法:手术包括股浅静脉包瓣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局部明显曲张静脉剥除、交通支结扎二个部分。病人取平卧位,在患肢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处作纵形切口,长约7~8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筋膜和股血管鞘后,游离出股浅动脉和股浅静脉。根据管壁上隐约可见的瓣叶杯状阴影,于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入口处附近,找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并以手指挤压法测试此瓣膜的功能,证实为功能不全,用丝线在此瓣膜血管壁外周环绕一圈,测量其周长。用一段人造血管,宽约1.0 cm,长约此瓣膜处静脉管壁周长的2/3,将此条人造血管包绕缝合于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部位的血管管壁外,并固定数针,使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部位的血管壁周长缩短1/3,相应缩小了此处血管管腔。再测试瓣膜功能完好后,置橡皮片引流一根逐层缝合切口。如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完好,而其余瓣膜关闭不全时,包窄第二对瓣膜。术后一周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曲张静脉剥除+交通支结扎。 六、术后处理:抬高患肢30°,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在床上作自主活动。常规使用抗生素35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10 ml或尿激酶6万单位,每日一次,静脉滴注5 d。同时服用潘生丁50 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1次,疗程二周。术后第三天下床活动,术后第12天拆线。 七、手术效果:25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疗效良好者23例,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检测静脉压结果,直立静息时(16.27±1.72) kPa,活动后下降为(7.30±1.92) kPa,压力回复时间大于22 s(与术前相比,P值均<0.01)。疗效一般者2例,表现为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2条肢体溃疡虽愈合,但仍有轻度肿胀,检测静脉压,直立静息时为(16.19±1.70) kPa,活动后下降为(7.98±1.90) kPa,压力回复时间为20 s。25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本组疗效良好者23例,占92%,疗效一般者2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
讨 论
一、股浅静脉包瓣术的原理:原发性下肢深静膜瓣膜功能不全是由于血柱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感控科干预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