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
|
张义才 潘铨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 注意缝合技术 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有效地预防了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裂 开,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关键词】 腹部切口裂开 预防 治疗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ehiscence of abdominal incisions
Zhang Yicai, Pan Quan. (Department of Surgery,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200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ehisc ence of abdominal incisions.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technique of s uture,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the tissue anti-tension,decrease the intra-abdomi nal pressure,avoid and manage dehiscence risk factors during preoperative an d postoperative care.Results It prevented dehiscence of adbomin al in cisions effectively.Conclusions Decline of incidence rate of dehisc ence can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abdominal operation and decrease the m ortality rate of abdominal operation. 【Key words】 Dehiscence of abdominal incisions Prevention Treatment
腹壁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回顾我院普外科最近4年的临床资料, 对 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
1 资料及结果 我院从1994年5月至1998年2月期间, 普外科的2811例腹部手术中有17例切口裂开, 发病 率0.6%。男性13例, 女性4例, 男女之比为3.5∶1。年龄从41~79岁, 平均年龄64岁。恶 性肿瘤病人10例, 良性疾病病人7例。择期手术11例, 急诊手术6例。其中急性消化道穿孔3 例, 急性胆道感染2例, 乙状结肠癌伴结肠梗阻1例。本组病人体重在50~89kg之间, 平均体 重69 kg。围手术期中无1例病人用过化疗或放疗, 仅1例病人在术后用过氢化考的松, 每日200mg 计3日。有3例伤口存在明显感染或组织坏死。17例切口裂开均立即采取急诊清创缝合。14例 全层缝合, 3例分层缝合, 无一例再裂开。2例死亡, 病死率为11.8%, 均为晚期恶性肿瘤。
2 讨论 腹部切口裂开因素繁多。有缝合技术和所用材料的问题, 亦有术后腹压增高, 电刀应用 , 年老体弱, 急诊手术, 肥胖症, 糖尿病, 营养不良, 贫血, 黄疸, 腹水, 肾功能不全, Vi tamin C缺乏, 锌缺乏, 恶性疾病, 切口感染,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围手术期的化疗或放疗 诸多因素均可发生切口裂开。根据Hadded统计18000例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率为0.4%, 其原 因主要为肥胖(40%), 肠胀气(35%), 切口感染(33%)[1]。但急性切口裂开的主要原 因, 从机械力研究的资料表明, 可断定切口裂开基本上是发生在手术后的即刻。因此, 首先 应考虑医生的操作技术及其相关的材料。可归纳到5个方面: (1)缝线缝针太浅。 (2)缝线拉 断。 (3)滑结。(4)结扎太紧、 过松或缝合间隙过大, 允许腹腔内容物突出。 (5)缝线撕裂 筋 膜。最后一种是切口裂开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因此, 我们认为切口裂开不是病员、 组织的 质量不好, 而与切口缝合技术密切相关。 2.1 切口裂开的预防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2.1.1 避免筋膜撕裂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 切记, 术毕缝合腹壁切口时必须避免缝 线撕裂腹膜和筋膜, 特别在缝[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 附37例报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