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氯消毒剂持续释放对农村井水消毒效果检测 |
|
种乳糖发酵管。置37℃培养24 h。计算大肠菌群数,以其<3个L为合格。 1.3 余氯的检测 采用邻甲联苯胺比色法测定水中余氯含量。 2 结果 2.1 杀菌效果 于安装含消毒剂管前与安装该管30 min后,分别从井中取水(从1口井中取水样为1份样本),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结果,消毒后两项指标合格率 均达100%(表1)。于1、2、4、96 h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均在合格值以内。
2.2 水中余氯量 在释氯孔径为1.5 mm的塑料管中装25片或10片漂白粉精片,于放入井水中16 d,取水样检测余氯含量。2次检测的结果,放25片与10片水中余氯量分别平均为0.20 mgL与0.15 mgL。 2.3 释氯孔径的影响
表1 消毒前后井水细菌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检测井水样本份数 消毒前 消毒后 合格样本份数 合格率(%) 合格样本份数 合格率(%) 细菌总数 36 1 2.8 36 100.0 大肠菌群数 36 0 0.0 36 100.0
注: 水温为16~21℃。管内装25片漂白粉精片(360 mg片),管上释氯孔径为1.5 mm。 经于安装该管30 min后检测,释氯孔径<1.5 mm者,水中含氯量明显较低,井水亦不能全部达到消毒合格标准,孔径2.0 mm与1.5 mm差别不明显(表2)。 3 讨论
结果表明,在释氯孔径为1.5 mm的塑料管内装25片漂白粉精片(360 mg片),悬挂于手压抽水井筒内,靠其不断向水中释放有效氯可达到对水消毒的目的。至16 d,水中余氯量仍达0.20 mgL。其虽低于我国规定的出厂水标准(0.3 mgL),却高于管网末梢水标准(>0.05 mgL)。
表2 释氯孔径不同的水中含氯量及其消毒效果
释氯孔径(mm) 检测井水样本份数 水中平均含氯量(mg/L) 各指标的合格率(%) 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1.0 15 0.39 73.3 93.3 1.5 16 0.54 100.0 100.0 2.0 5 0.59 100.0 100.0
注: 水温为16~21℃。管内装25片漂白粉精片(360 mg片)。 刘荣杰(江苏省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徐州 221003) 黄昌杭(江苏省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徐州 221003) 吴刚(江苏省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徐州 221003) 鹿敏琦(江苏省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徐州 22100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医院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密封性差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调节柜室压力后灭菌效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