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氟醚对体循环和肝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
流和肝氧代谢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健康杂种犬11只,雌雄兼备,体重9.5~12kg,术前禁食12小时。入室后开放左前肢静脉,硫喷妥钠15mg/kg、潘库溴铵0.2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能麻醉机控制呼吸,用Capnomac Ultima 呼吸功能和气体监测仪(Datex,芬兰)监测呼吸功能、二氧化碳、氧气和地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0~4.8kPa,呼气末氧浓度80%以上。左股动脉置管测动脉压和血气,右股静脉置入7.5F Edwards Swan-Ganz连续热稀释光纤漂浮导管,连接Vigilance CCO/SvO2监测仪(Baxter,美国)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测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CVP)。上腹正中开腹,分离肝动脉和门静脉,各放置相应大小的电磁血流仪探头,分别连接于MVF-2100电磁血流仪(Nihon Konden,日本),连续测量肝动脉血流量(HAF)和门静脉血流量(PVF),并经肠系膜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测门静脉压(PVP)并采血。用RM-6000八道生理记录仪(Nihon Konden,日本)连续示波和记录动脉压、肺动脉压、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HR),血气分析用AVL-995血气分析仪(AVL,瑞士)。按相应公式计算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心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全身氧供、氧耗和氧储备以及肝动脉阻力(HAVR)、门静脉阻力(PVVR)、肝动脉和门静脉氧供以及肝脏总氧供。 手术操作完成后,待基础麻醉作用逐渐消退,稳定30分钟以上,记录基础值后吸入地氟醚,用地氟醚专用挥发器给药,氧流量2~3L/min,调节挥发器输出浓度,分别于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达到0.5MAC(3%)和1.0MAC(6%)再稳定10分钟以后记录各参数变化,吸入两种浓度的先后顺行随机安排。实验期间用乳酸林格氏液15ml.kg-1.h-1静脉持续补液,不使用其他任何药物,用远红外灯加热保持动物中心体温37℃~37.5℃。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和P<0.01认为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
结果
地氟醚吸入后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代谢变化见表1,可见吸入0.5MAC后HR、MAP、SVR均降低,与基础值比较P<0.05或0.01;吸入1.0MAC地氟醚10分钟后HR、MAP、SVR进一步下降,与基础值及0.5MAC时比较P<0.01,MPAP也开始下降,与基础值及0.5MAC时比较P<0.05。吸入0.5~1.0MAC地氟醚后SV上升,与基础值比较P<0.05或0.01,CO、CVP、SVO2、全身氧供、氧耗和氧储备未见明显改变。
表1 地氟醚吸入后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代谢变化(±s)
对照 0.5MAC 1.0MAC HR(bpm) 171.5±33.1 152.8±26.8** 139.9±23.1**## MAP(kPa) 17.0±2.4 15.2±2.4** 13.5±2.1**## MPAP(kPa) 1.45±0.26 1.41±0.41 1.33±0.39*# CVP(kPa) 0.39±0.18 0.39±0.16 0.41±0.21 CO(L/min) 1.58±0.33 1.73±0.42 1.75±0.48 SV(ml) 9.4±1.9 11.6±3.4* 12.7±3.7** SVR(dyn.s.cm-5) 6540±1478 535±1222** 4688±1028**## SVO2(%) 82.5±4.6 82.9±6.8 82.2±6.1 全身氧供(ml/min) 327.3±70.4 357.0±98.1 356.9±89.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大鼠移植肾长期存活 下一个医学论文: 控制性降压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安全性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