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mmHg。
1.2.6 肾组织病理检查 常规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查。按文献〔4〕分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IgA肾病组HLADR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变化 汉族IgA肾病HLADR12基因频率高于汉族对照组(P<0.01),壮族IgA肾病组的HLADR4的基因频率高于壮族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汉族、壮族IgA肾病组与 对照组HLADR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汉族对照组比较:1)P<0.01;与壮族对照组比较:2)P<0.05
2.2 IgA肾病组临床表现与HLADR等位基因的关系 壮族HLADR4基因阳性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HLADR4基因阴性组中汉族IgA肾病患者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壮族IgA肾病患者(P<0.05),见表2。HLADR12基因阳性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HLADR12基因阴性组汉族IgA肾病患者发作性肉眼血尿的发生率高于壮族IgA肾病患者(P<0.05),见表3。表2 汉族、壮族IgA肾病临床表现与 HLADR4基因的关系表3 汉族、壮族IgA肾病临床表现与HLADR12基因的关与汉族阴性组比较:1)P<0.01;与壮族阴性组比较:2)P<0.05
2.3 IgA肾病组病理表现与HLADR等位基因的关系 HLADR4基因、HLADR12基因与汉族、壮族IgA肾病患者的肾损害分级,以及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IgM沉积、新月体形成等病理改变差异不显著,以及汉族、壮族IgA肾病患者之间病理改变差异不显著。
3 讨 论
IgA肾病是以IgA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约1/3患者在发病10~20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5〕。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IgA肾病与HLA有关联。1976年MacDonald等首先报道了IgA肾病患者HLABw35抗原频率明显增加〔6〕。Kashiwabara等研究显示IgA肾病HLADR4的频率高于对照组〔7〕。法国的Fauchet等研究也发现IgA肾病患者的HLADR4抗原频率增高〔8〕。陈香美等报道北京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HLADR12基因频率明显增高〔9〕。陈楠等报道上海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HLADR4抗原频率明显增高〔10〕。廖蕴华等报道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HLADR12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2〕。
本研究证实汉族IgA肾病的HLADR12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陈香美等的报道相似,提示HLADR12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的易感基因。壮族IgA肾病的HLADR4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HLADR4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IgA肾病的易感基因。
将壮族IgA肾病的HLADR4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发现HLADR4基因阳性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提示HLADR4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IgA肾病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易感基因。对壮族、汉族IgA肾病的HLADR4基因阳性组之间、阴性组之间进行比较:阴性组中汉族IgA肾病患者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壮族IgA肾病患者(P<0.05)。
本研究还表明汉族IgA肾病的HLADR12基因阳性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提示HLADR12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易感基因。对壮族、汉族IgA肾病的HLADR12基因阴性组之间进行比较:汉族IgA肾病患者发作性肉眼血尿的发生率高于壮族IgA肾病患者(P<0.05)。
IgA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多数以弥漫性系膜增生病变为典型改变。本研究对壮族、汉族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LADR4基因、HLADR12基因与汉族、壮族IgA肾病患者的肾损害分级,以及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IgM沉积、新月体形成等病理改变差异不显著,以及汉族、壮族IgA肾病患者之间病理改变的比较差异不显著,有待于增加病例数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廖蕴华,黄 莉,孙安远,等.HLADR12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