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脑出血后血肿病灶损伤机制 (1)凝血酶是脑出血早期形成水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研究中,凝血酶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凝血酶可诱发脑水肿形成,凝血酶抑制剂则可阻止凝血酶诱发的脑水肿形成,因此,凝血酶被认为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物质。(2)脑出血中、晚期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对脑水肿形成起重要作用。(3)血肿周围的半暗带与再灌注伤也对脑损伤产生重要作用。因此,超早期清除血肿对预后产生较大作用。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后30min左右形成血肿,而血肿周围
的脑组织常在血肿发生6h开始出现出血坏死,6~8h脑组织开始出现水肿,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越严重,范围越大,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变化为毁损、占位与脑水肿,急性大出血脑毁损死亡,血肿急性占位、挤压、缺血以及血液成分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随时间推移局部病理改变的不可逆与叠加,继发性损害范围也逐渐扩大,颅内压增高致意识障碍加深,肢体瘫痪加重。因此,在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和严重的继发性损害发生之前,即超早期,大部分清除血肿,使血肿腔减压防止脑疝,最大限度减少脑组织操作损伤,是阻止脑水肿恶性发展的最佳方法,对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
小骨窗和YL-1型微创碎吸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3.2 YL-1型微创碎吸引流的根据和目的 实验室证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体积可超出血肿的几倍,而血肿分解产物神经毒性作用,是形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能够达到消除血肿的目的,还可以稀释或拮抗细胞毒性物质,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水肿,从而改善脑功能。其优点:(1)设备简单,病床旁可以进行,能迅速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从而争取时间抢救生命。(2)金属引流管径仅4mm,且固定性、密闭性好,创伤小,冲洗针头呈雾状喷洒液化剂,使液化剂喷洒于血肿团块,面积大,溶解引流效果好。(3)针具各种型号齐全,对于深部如丘脑出血效果显著。其缺点:操作中引起出血,不能直视下有效止血。检查CT有金属伪影。
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多需在患者全麻下进行,直视下操作,一般清除血肿彻底,且能够直视下止血,术后引流。术后恢复较快,但是创伤大,神经功能损伤机会大,治疗费用高。主要针对巨大血肿量(血肿量>80ml)或者中青年患者因脑组织饱满,脑出血后不像老年人脑萎缩,颅腔有相对代偿能力,易形成脑疝,最迫切的就是尽快解除压迫,小骨窗清除血肿为较好方法。
对于病情较急者可先采用YL-1型碎吸针抽吸出部分液态血肿,快速减压,为小骨窗手术前准备争取时间,我科救治脑出血患者中就有12例,先行YL-1型微创碎吸针先引流,紧接着进行小骨窗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血肿量在20~50ml组患者及大多数老龄患者(出血量较大),因为出血量少或因脑萎缩,颅内压尚在代偿范围内,重要的神经组织结构受压较轻,通过YL-1型微创碎吸方法清除血肿,使颅内压得到充分缓解,而且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医源性损伤。
4 结论
小骨窗与YL-1型微创碎吸引流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方法,两者疗效肯定。对急性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采用YL-1型碎吸针先碎吸引流,再行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对于YL-1型微创碎吸引流术后再出血,止血药应用效果不满意者,可行小骨窗手术,如图2所示达到清除血肿及止血的目的。总之,YL-1型微创碎吸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论文汇编.2004,485-488.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0.
3 段国升.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03-30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