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病的比例,肯定远远高于回顾性的调查结果。(2)前瞻性研究。即对已有明确囊性增生病病理诊断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乳腺癌发生率。该研究方法的资料表明,两种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有囊性增生病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倍,10年随访乳腺癌发生率约5%,从活检病理证实至发现乳腺癌平均间隔10年,而临床也发现囊性增生病高发年龄比乳腺癌早约10年。另外,囊性增生病确诊时已切除了大部分病灶,而这部分病灶正是更易衍生为癌的部位,所以随后实际的乳腺癌发生率应更高。综合大量前瞻性研究结果,支持“乳腺囊性增生病多在30岁左右发病,40岁左右可有肿瘤趋向,50岁左右可进展为癌”的观点。(3)组织病理学研究。即在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癌标本中观察有无两者同时共存及其有无演变过渡的组织学表现。数十年来,人们在乳腺癌标本已观察到常伴存囊性增生病,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两者有密切关系,某些癌可在导管上皮增生和乳头状瘤病的基础上发生。另一方面,在囊性增生病的标本中,更有一些检出了乳腺癌,表明囊性增生病确有癌变的可能。当然,证明其演变为癌的证据,应是观察到癌旁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至浸润性癌的移行演变过程,这在一些研究中也已有报告[2]。鉴于上述各项研究结果,多数学者同意囊性增生病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称其为“癌前病变”有一定科学性。
  近年,对囊性增生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多方探讨各种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例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结合CEA、c-erbB-2基因产物、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以及细胞增殖指数检测,证实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乳头状瘤病是与乳腺癌最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3],提出有2项以上指标呈高表达者应考虑按早期癌对待。该项研究从分子学水平提出囊性增生病向癌演变的依据。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疏肝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瘤一例
    2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 B超图像与病理结
    完美饮食计划远离乳腺癌
    遗传性乳腺癌 卵巢癌综合征的易感基因
    中西医结合治乳腺小叶增生症110例疗效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小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
    乳腺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乳腺癌的癌前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乳腺非典型性增生的临床诊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