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
|
于世英
[关键词] 放疗; 乳腺癌;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5-0261-02
近20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随之发生较 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放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与保留乳房 手术相结合,获得与根治性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二是放疗作为术后辅助性治疗手段,使腋 淋巴结阳性及高危复发病人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提高;三是放疗已成为晚期乳腺癌姑息治 疗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某些有症状的转移病灶,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一、根治性放疗 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放疗与保守手术相结合已成为欧美 国家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及早期乳腺癌(T1,T2,N0-1)常选择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远 期疗效与根治性手术或全乳切除术的疗效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具有保持完美乳房外形, 减少手术损伤,减少乳房切除术所致精神创伤等优点。该疗法治疗后局部复发,乳房切 除术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70年代美国保留乳房手术占全部乳腺癌术式的3.1%,80 年代占34.7%,90年代上升到约50%。 保留乳房术后的放疗方法:全乳房照射5周45~50 Gy,然后对原发瘤床区追加照射10 Gy 。追加剂量照射的方式可选择电子线缩野照射,或近距离组织间插置后装治疗。也有选择单 纯近距离组织间插置的放疗方法,高剂量率192铱组织间插置32~36 Gy/7~8次/4~5 d。高剂量率组织间插置近距离放疗技术具有局部控制率高,保持乳房外形效果理想,治疗 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腋淋巴结阳性者还应考虑体外照射锁骨上下区,必要时照射腋顶 区。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在单纯肿块切除术后接受放疗,可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获得与全 乳房切除术相同的疗效。欧洲肿瘤放疗协作组最近报道1010例乳腺导管内癌Ⅲ期临床随机试 验结果,放疗使病人术后发生浸润癌的危险性减少40%,非浸润癌的危险性减少35%。美国NS ABP B-17报道818例乳腺导管内癌随机研究结果,保留乳房术后放疗使病人的8年复发危险 率从31%降低到13%。使高危复发者的8年复发率从40%降低到14%。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接受保 留乳房手术及放疗的10年生存率70%~80%[3]。炎性乳腺癌在诱导化疗及超分割放 疗达到完全缓解后,接受保留乳房手术,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乳腺癌病人在接受保留 乳房手术及放疗后的生存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人对保留乳房表示满意,术后 放疗对病人的一般情况、生活工作能力、性生活状况及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二、辅助性放疗 乳腺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淋巴结阴性病人的局部复发率为5%,腋淋巴结阳性病人的局部复发率则高达25%。局部区 域高危复发的病人,在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乳房切除术后接受胸壁及区域淋巴结区放疗 ,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术后放疗可以使腋淋巴结阳性病人的局部复发率减少2/3,同时也 减少区域及远处转移的危险。 Whelan TJ等分析1967~1999年6367例乳腺癌腋淋巴结阳性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结 果 表明,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可减少任何部位的复发危险(危险系数0.69),减少局部复发危险( 危险系数0.25),减少死亡危险(危险系数0.83)。术后进行局部区域放疗及化疗,可降低死 亡率。丹麦乳腺癌协作组报道乳房切除术后随机研究结果:1708例绝经前腋淋巴结阳性病 人,化疗加放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9%与32%,P<0.001 ),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54%与45%,P<0.001);1375例绝经后Ⅱ期和Ⅲ期乳 腺癌病人,放疗加三苯氧胺(TAM)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TAM组(8%与35% ,P<0.001),10年生存率优于单用TAM组(45%与36%,P<0.03)。 腋淋巴结阳性数≥10个的乳腺癌患者,即使接受高剂量化疗和骨髓或外周干细胞移植,术 后放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对腋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多主张不必行术后放疗,但也有不同意 见。乳腺癌pT3 N0M0期,术后照射胸壁区具有辅助治疗价值。 术后辅助性放疗的靶区包括胸壁及区域淋巴结(锁骨上下区、腋淋巴结区、内乳区)。具体 范围应根据术式及淋巴结转移等个体情况选择。照射剂量一般5周50 Gy。腋淋巴结清除术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术式的演变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乙状结肠重复畸形误诊腰部脓肿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