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球囊扩张吻合的临床研究 |
|
作间断内翻缝合,针距0.4 cm,均准确地缝合全层,逐一打结,全层吻合完毕,球囊排气放空。将胃壁(或肠壁)浆肌层与食管肌层纵隔胸膜作间断褥式缝合,覆盖吻合口即可。吻合完毕检查吻合口的大小,即将食管球囊送入胃内,球囊充气25 ml,从胃或肠内拉入食管,通过吻合口时无阻力即可,然后球囊排气,置于吻合口处。固定鼻胃管作持续胃肠减压。待术后病人肛门排气后,拔除球囊胃管时,先将球囊充气20 ml,缓缓扩张吻合口(此时的球囊容积不能超过术中球囊的容积,以免吻合口撕裂),持续扩张5 min左右,将球囊气体排尽,拔除该管。
结 果
本组121例病人均顺利恢复,除6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外,其余均在术后10 d痊愈出院。出院时能进食面条、稀饭,有的病人自行进食馒头、干饭,吞咽顺畅,无梗阻感。随访6个月~1年,均进食良好。
讨 论
临床上发生食管吻合口瘘的原因较多,通常认为与病变切除程度、血液供应、污染状况和 吻合技术有关,强调吻合时对食管侧的显露和准确缝合至关重要。食管缺乏浆膜层,肌层较 脆,容易撕脱,食管吻合口瘘大多是食管端缝合不当所引起。我们设计的食管球囊扩张及吻 合的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食管球囊扩张支撑食管腔,食管的前后壁敞开,充分显露出食管端的肌层和粘膜,有利于准确均匀地缝合食管全层,粘膜舒展平整,缝合深浅便于掌握,不会漏缝粘膜。克服了食管钳夹吻合时前后壁夹在一起,层次不清的缺点。 2.食管球囊扩张使食管腔撑开呈圆筒状,吻合时没有死角,两角的缝合可以清晰均匀地过渡到前壁,克服了食管钳夹吻合法两角缝合不均匀,反复原地进针或漏针的缺点。 3.食管球囊扩张吻合,将食管从收缩状态变为扩张状态,扩大了食管的周径,我们仍按0.4 cm的针距缝合,食管腔回缩后,吻合显得更为致密,即使缝合稍有出入,也不会有渗漏之虑。 4.食管扩张吻合符合食管扩张时的生理状态,吻合完毕后,吻合口在扩张状态下定型,不会妨碍日后的食管扩张,我们在术后还采用球囊通过吻合口来测量吻合口的大小,便于术中及时发现吻合口狭窄。术后病人拔胃管前,还可以进行吻合口扩张,防止吻合口的粘连狭窄。 5.食管球囊扩张吻合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不增加病人痛苦,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李文(1951-),男,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李文(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罗贵雄(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孙国权(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彭振元(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左纯兰(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2所医院物品与人员手HBsAg及HBV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男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