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食管球囊扩张吻合的临床研究

作间断内翻缝合,针距0.4 cm,均准确地缝合全层,逐一打结,全层吻合完毕,球囊排气放空。将胃壁(或肠壁)浆肌层与食管肌层纵隔胸膜作间断褥式缝合,覆盖吻合口即可。吻合完毕检查吻合口的大小,即将食管球囊送入胃内,球囊充气25 ml,从胃或肠内拉入食管,通过吻合口时无阻力即可,然后球囊排气,置于吻合口处。固定鼻胃管作持续胃肠减压。待术后病人肛门排气后,拔除球囊胃管时,先将球囊充气20 ml,缓缓扩张吻合口(此时的球囊容积不能超过术中球囊的容积,以免吻合口撕裂),持续扩张5 min左右,将球囊气体排尽,拔除该管。

结  果

  本组121例病人均顺利恢复,除6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外,其余均在术后10 d痊愈出院。出院时能进食面条、稀饭,有的病人自行进食馒头、干饭,吞咽顺畅,无梗阻感。随访6个月~1年,均进食良好。

讨  论

  临床上发生食管吻合口瘘的原因较多,通常认为与病变切除程度、血液供应、污染状况和 吻合技术有关,强调吻合时对食管侧的显露和准确缝合至关重要。食管缺乏浆膜层,肌层较 脆,容易撕脱,食管吻合口瘘大多是食管端缝合不当所引起。我们设计的食管球囊扩张及吻 合的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食管球囊扩张支撑食管腔,食管的前后壁敞开,充分显露出食管端的肌层和粘膜,有利于准确均匀地缝合食管全层,粘膜舒展平整,缝合深浅便于掌握,不会漏缝粘膜。克服了食管钳夹吻合时前后壁夹在一起,层次不清的缺点。
  2.食管球囊扩张使食管腔撑开呈圆筒状,吻合时没有死角,两角的缝合可以清晰均匀地过渡到前壁,克服了食管钳夹吻合法两角缝合不均匀,反复原地进针或漏针的缺点。
  3.食管球囊扩张吻合,将食管从收缩状态变为扩张状态,扩大了食管的周径,我们仍按0.4 cm的针距缝合,食管腔回缩后,吻合显得更为致密,即使缝合稍有出入,也不会有渗漏之虑。
  4.食管扩张吻合符合食管扩张时的生理状态,吻合完毕后,吻合口在扩张状态下定型,不会妨碍日后的食管扩张,我们在术后还采用球囊通过吻合口来测量吻合口的大小,便于术中及时发现吻合口狭窄。术后病人拔胃管前,还可以进行吻合口扩张,防止吻合口的粘连狭窄。
  5.食管球囊扩张吻合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不增加病人痛苦,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李文(1951-),男,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李文(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罗贵雄(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孙国权(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彭振元(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左纯兰(436100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细胞色素P450IA1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早产儿胃电节律和胃食管反流的初步观察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全麻下经胸食管癌切除前后病人外周血T
    中 晚期食管癌病人行低氧放疗的观察与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手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附18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置入支架术与球囊扩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