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左旋精氨酸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6.86 <0.0001
SOD-L 5153.22±325.25 4143.19±318.34 4597.25±331.40 4956.06±422.56 58.64 0.0001

MDA-C:对照组MDA TFR-C:对照组TFR SOD-C:对照组SOD MDA-L:精氨酸组MDA TFR-L:精氨酸组TFR SOD-L:精氨酸组SOD (MDA单位为nmol/L SOD单位为Nu/ml)
讨 论

  心内直视手术中,主动脉阻断和随后开放可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2,3〕。虽其发生机理远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导致“心肌顿抑”〔4〕、心律失常〔5〕。复灌引起的致死性损伤的病理基础是氧反常(oxygen paradox)〔6〕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7〕。其中以自由基所致的损伤最早,且严重。在第2~4分钟达高峰,可持续数小时〔8〕。本实验结果也以TFR改变最显著,提示自由基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对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研究的深入,注意到NO在血管系统中以微量而连续形式从内皮细胞中释放出来,是体内主要的细胞保护剂,对心肌细胞也有直接保护作用〔9〕。再灌注损伤和内皮细胞释放的NO量有密切关系〔10〕。缺血后再灌注的冠状动脉内NO的释放量明显减少〔11〕。NO通过舒张血管、抗白细胞、血小板粘附、抗血栓等作用,保护血管内皮。阻断主动脉致心肌缺血,影响内皮细胞正常代谢,使NO基础释放减少。再灌注损伤产生的自由基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并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NO释放,产生恶性循环。
  再灌注损伤后,由于自由基对NO合成酶的抑制〔11〕和失活作用〔12〕;内源性NO合成酶抑制剂的激活〔11〕;细胞膜钠离子依赖性L-Arg转运功能障碍,使内皮细胞浆内的L-Arg不足;粒细胞激活时,激发的非钙离子所依赖的NO合成酶,消耗了大量的L-Arg〔11〕;左旋精氨酸耗竭,使L-瓜氨酸-L-精氨酸循环受影响〔13〕,故NO释放减少。本实验在内皮细胞尚未损伤前补充NO底物,旨在促使其增加生成和释放NO的能力,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功能损害,防止冠脉流出液中NO浓度的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前使用左旋精氨酸可使再灌注时MAD、TFR的升高明显减少,说明应用NO合成的前体“左旋精氨酸”,对促进内源性NO的生成,减轻心脏手术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是有作用的。由于NO释放具有在内皮和血浆交界面部位的特殊性;再灌注时释放的相对特殊性,因此,供应NO合成前体L-Arg促进内源性释放,较外源性NO有更多优点。再则,内源性NO分布不依赖冠脉流量是否足够,而生成的NO浓度有一定自我调节机制,可避免高浓度NO可能的不良的反应。由此可见:体外循环前应用L-精氨酸,不失为一种既可保护NO系统,又可减轻再灌注损伤的简便有效方法。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谷胱甘肽对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鼻腔自然杀伤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鼻腔自然杀伤 
    左旋精氨酸对离体兔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
    左旋氧氟沙星致许兰亨诺综合征一例
    左旋氧氟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
    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鼻腔自然杀伤 
    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血管舒张功
    国产左旋氧氟沙星与进口氧氟沙星治疗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