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期间大量快速输血后血钾和酸碱平衡的观察 |
|
沈七襄 程旺生 陈利民 余剑波 张燕辉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大量输血对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对47例术中输血4580±2061ml的病人,于输血前、中、后分别采血进行血钾、血气和红细胞压积等11项床边监测。结果:输血后血钾正常31例,<3.5mmol/L14例(29%),仅2例>5.5mmol/L(4.2%)。输血中、后的血钾分别平均为3.72±0.34和3.70±0.28mmol/L,明显低于输血前的4.10±0.18mmol/L(P<0.01)。36例急症输血前pH平均7.236±0.038,呈明显代谢性酸中毒,而47例输血后pH7.412±0.054(P<0.01)。结论:术前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大量输血,高血钾并不多见。值得注意的有29%的病例出现低血钾,其原因与血液稀释、K+的内转移有关。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与休克和原发疾病的治疗是否正确及恢复程度关系密切。 关键词 输血 血清钾 酸碱平衡
大量输血常合并高血钾症,文献多有报道〔1~4〕。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低血钾比高血钾更为多见。为此,我们对4年来麻醉期间大量输血的病例分别作了输血前、中、后的床边监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情况:47例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7~67岁。病种:急症36例包括严重多处伤12例,肝、脾破裂10例,严重脑外伤9例,心、胸外伤4例、产后大出血1例,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择期手术11例,其中有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颅内、颈部巨大动静脉畸形各3例,肱动脉假性动脉瘤,鼻腔巨大血管瘤各1例,ASAⅠ~Ⅲ级,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血钾正常,其中Hct<0.35 3例。手术时间2小时30分~21小时10分,平均4.3±5.1小时。术中出血量为2500~22000ml,平均5897.7±3924ml,术中输血量为2650~21200ml,其中>5 000ml 12例,平均4548±2061ml。输血速度:最快者250ml/min,1小时内最快输血量为3300ml。 二、方法:36例急症病人均直接送入手术室,立即开放2~3条静脉通路,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维持,并作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先以复方醋酸钠、血定安或血代等溶液快速补充血容量,尔后输血或同时输血,麻醉诱导后采血即为输血前的血样。11例择期手术病人完成各种穿刺置管及监测后并采血作为输血前的血样。手术中途和术毕采血为输血中和输血后血样。用美国宝石牌分析仪行床边监测,包括血气、血K+、Na+、Ca2+和Hct等11项,一般病人监测3次,其中15例4~7次,最多1例为11次。发现血钾<3.5mmol/L者均给予0.5%~0.6%KCl 1~1.5g静滴纠正。pH<7.35者将PaCO2控制在4.7~6.0kPa(35~45mmHg),对其中pH<7.25者7例给5%NaHCO3溶液1~2ml*kg-1静注,将pH调至>7.25。输血方式静脉输注41例、动脉泵入6例。术中连续监测SP、DP、MAP、ECG、SpO2,14例连续监测CVP。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判定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结 果
血钾 输血前3.7~5.5mmol/L(平均4.10±0.18),输血中、后分别为2.5~4.8mmol/L(3.7±0.34)和2.7~5.6mmol/L(3.7±0.28)。输血中、后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
附表 麻醉期间病人血气、电解质和血球压积监测结果(±s)
监测项目 输血前 输血中 例数=68△ 输血后 例数=47 急症36例 择期手术11例 pH 7.236±0.038 7.367±0.06 7.428±0.061 7.412±0.054* PO2(kPa) 11.6±1.35 17.4±2.7 21.7±5.6 19.4±4.2 PCO2(kPa) 5.02±0.75 5.47±0.93 4.73±1.93 5.52±1.3 HCO[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地氟醚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犬冠脉血流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左旋精氨酸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