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置导尿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
|
曾祥福 魏守顺 朱宏建
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留置导尿后尿道狭窄(PCUS)患者18例,占同期收治医源性尿道狭窄的40.0%(18/45),同期尿道狭窄的6.5%(18/276)。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岁。7例因其他部位外伤昏迷休克而留置导尿,11例因其他部位手术而留置导尿,平均留置导尿管16.5 d。所有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均感尿道内疼痛,呈烧灼样或胀痛,尿道有分泌物,5例尿道有明显脓性分泌物。17例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即感排尿困难,1例在拔除导尿管后3年才出现排尿困难。本组患者均无排尿困难史,无经尿道操作及手术史。留置导尿一段时间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造影和(或)尿道镜检查证实为尿道狭窄。18例共有23处尿道狭窄,其中球部尿道狭窄9处,悬垂部尿道狭窄9处,膜部尿道狭窄3处,尿道外口狭窄2处。狭窄段长0.5~8.0 cm,平均2.1 cm,狭窄段<1.0 cm 3处,1.0~3.0 cm 17处,>3.0 cm 3处。 1.2 手术方法 本组12例行尿道切开术,2例行尿道修补术,4例行液电冲击波治疗,术后均行规律尿道扩张。
2 结果
随访0.5~8年(平均2.5年),9例(50.0%)痊愈,7例(38.9%)尿道狭窄复发,再次行尿道切开术,2例(11.1%)行第3次尿道切开术,排尿困难症状好转。
3 讨论
PCUS跟多种因素有关。本组资料显示PCUS多发生在男性球部尿道、悬垂部尿道,可能与男性尿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留置导尿后,导尿管在耻骨下弯前壁、耻骨前弯后壁、尿道外口处压迫尿道,牵拉导尿管时可产生“弓弦效应”,导致尿道粘膜受压缺血坏死,故PCUS易发生在球部尿道和悬垂部尿道。另外,PCUS的发生还与插管时尿道损伤、导尿管粗细、留置尿管时间及导尿管化学成分对尿道粘膜刺激等因素有关。实验证实化学毒性从小到大的导尿管依次为硅胶导尿管、乳胶导尿管及橡胶导尿管。插管操作时应轻柔无菌,如估计留置导尿时间超过两周,应选用其他引流尿液方式。选用小于F20导尿管,可明显减少PCUS的发生。 本组7例无尿道损伤而休克昏迷患者,留置导尿管2~10 d,平均6.5 d,但尿道狭窄较重,1例狭窄段长达8.0 cm,平均3.4 cm,有3例呈多处狭窄。患者休克时血压下降,血容量降低,尿道粘膜血流量亦显著降低,此时尿道上皮细胞对插管极为敏感,即使短时间留置导尿也极易引起狭窄,狭窄段长且呈多发性。若行耻骨上膀胱造口引流尿液,则无尿道狭窄之虑。故对手术时间长、损伤大、休克昏迷患者,宜行耻骨上膀胱造口引流尿液。 本组病例在插管24 h内均感尿道内烧灼样疼痛或胀痛,尿道分泌物增多,5例尿道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如不作处理,3 d时尿路感染发生率可为33.3%。此时为急性期炎症反应,不宜行尿道操作。如果急性期炎症波及粘膜下组织,导致尿道瘢痕形成,可引起尿道狭窄。所以,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对PCUS有重要影响。对估计需留置导尿管3 d以上的患者,提倡封闭式引流,应用抗生素,冲洗导尿管并定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这样可明显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耻骨上膀胱造口也可明显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编辑 周世慧
■
作者单位:曾祥福(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100039) 魏守顺(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100039) 朱宏建(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100039)
上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附21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成人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