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侧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
|
桂西青 黄建平
从1996年10月~1998年10月,我院采用深圳科达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NE-VB型电磁冲击波水囊式体外碎石机侧卧位定位和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8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7~61岁,平均35岁。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髂骨嵴以上)。病程<1周29例,1周~1年39例,>1年18例。左侧39例,右侧44例,双侧3例。结石大小为0.6cm×0.4cm~2.5cm×1.4cm。结石距髂嵴3cm以上者76例(79枚),距髂嵴3cm以内者10例。其中在外院用同类型碎石机作患侧倾斜仰卧位或俯卧位治疗失败者29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NE-VB型电磁冲击波水囊式体外碎石机、CTS-310型超声显像仪(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生产)及3.5MHz电子扇形扫描探头。 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约90°),B超探头及水囊与结石同侧。B超凸阵扇形探头于腰背侧寻找输尿管上段结石,位置固定后,水囊与患侧腰部密切接触,冲击波经侧腰部软组织聚焦结石上。工作电压20~22kV,冲击次数1500~2500次,平均1900次。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对饮食、肠道无特殊要求,无需输尿管插管等辅助处理。
2 结果 本组定位准确率100%。距髂嵴3cm以上的结石,经1次碎石排净者64例,经2次碎石排净者12例,治愈率100%。距髂嵴3cm以内的结石,经1次碎石排净者4例,经2~3次碎石排净者4例,无效2例,治愈率80%(8/10)。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红斑、瘀血,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B超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因从腰背侧纵向寻找扩张的输尿管及其内的结石比较容易,定位方便,一般建议采取仰卧位进行定位及碎石治疗。但更多学者认为仰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因脊柱椎体横突对冲击波能量有阻挡,影响碎石效果,建议行稍向患侧倾斜仰卧位或俯卧位进行定位及碎石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B超定位的水囊式碎石机,向患侧倾斜仰卧位较难准确把握,患者很难持久保持原有倾斜度,且感不适和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俯卧位时,B超从腹侧定位往往因肠内容物的干扰或输尿管扩张不明显或结石较小等而变得困难。我们应用NE-VB型B超定位水囊式碎石机,由于B超位于水囊外,采取侧卧位,B超探头从腰背侧定位,患者(特别是肾绞痛患者)容易接受并感舒适,体位易保持;因腰背侧为较均匀的软组织,无肠内容物等干扰,使定位变得方便、简捷、清晰、易掌握,患者无需肠道准备,无需输尿管插管等辅助处理。因此,俯卧位无法定位的患者采用此体位均能迅速准确定位。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采用此体位治疗距髂嵴3cm以内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较差,主要原因是髂骨阻挡住锥体状冲击波的部分能量,影响了碎石效果。
作者单位:桂西青(珠海市医疗中心泌尿外科(广东珠海,519000)) 黄建平(珠海市医疗中心麻醉科)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肿瘤细胞与 2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肉膜外窝睾丸固定术治疗睾丸扭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