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应用价值的探讨

>
  二、方法:游离胆囊,距胆总管0.5~1 cm切断胆囊管,除去胆囊,用血管钳提起胆囊管 边缘,将直径0.3~0.5 cm探条弯成弧形,自胆囊管插入胆总管,如胆囊管不易插入,用 血管钳 扩张后再行探查。先探查其下端,如直径>0.3 cm探条能顺利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可确定无 梗阻。探条不能通过时,以探条为引导,手指触摸探条尖端附近有助于明确梗阻是结石、肿 瘤或狭窄。较小结石可用探条直接推入肠腔,探查左右肝管后结扎胆囊管。

讨  论

  传统的胆总管探查方法是切开胆总管,但具有探查指征者,约30%探查可能为阴性[ 1,2],即使是有黄疸史、胆总管扩张、胆汁混浊等怀疑梗阻者,探查也可能为阴性;另 一 方面,看似正常无探查指征的胆总管,则可能有结石或狭窄等病变,本组为10%(3/30)。以 上因素使胆总管探查指征较难掌握,切开胆总管探查有一定的盲目性。胆总管的无辜切开不 仅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可能发生胆总管狭窄、胆漏等并发症。术中胆道造影能较准 确发现胆总管病变,但增加手术操作,因气泡影响假阳性率较高[3]。
  经胆囊管探查尚未被普遍重视,经该途径探查无创、便捷、省时。大部分胆囊管径>0.3 cm,其靠近胆总管处多呈喇叭口样增粗,可扩张,易于探查。一般认为,胆囊结石<0.3 cm 应怀疑有胆总管结石[4],我们认为以胆囊管口径判断是否需探查胆总管更为准确 。大口径胆囊管,>0.5 cm的结石也能排入胆总管;而狭细的胆囊颈管即使是<0.3 cm 的结石也不能通过。本组11例狭细胆囊管胆总管均正常,其中2例为胆囊多个小结石,而胆 囊管径>0.3 cm的胆总管发病率为 19.4%(7/36),因此大口径胆囊管需探查也易于探查胆总 管,否则相反,此为该法的合理性。
  胆总管下段结石术前B超等检查不易发现,术中因其位于胰头后部定位不准,也难扪及, 但经胆囊管探查易于发现,手指触摸遇阻探条尖端附近,可清楚扪及质硬、边缘光滑的结石 ,并易与肿瘤和狭窄相鉴别。本组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小结石可用探条推入肠腔,推入困难 时,用手在胰头前后稳住探条方向以防穿透胆总管,稍加用力多能推入。

[作者简介]乔建国(1958-),男,硕士,副教授。
作者单位:乔建国(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普外科 武汉,430071)
陈纪伟(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普外科 武汉,430071)
贺银成(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普外科 武汉,430071)

参考文献

[1] Reiss R,Deutsch A A,Nudelman I,et al.Statistical value of various clinical parameters in 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choledochal stones.Surg Gynec ol Obstet,1984,159∶273-276
[2] 钱礼.腹部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63- 864
[3] 施维锦,王钦尧,谢敏,等.术中胆道造影对预防残余结石的价值.中华外 科杂志,1984,22∶671-672
[4] Houssin D,Lastaing D,Villejuif B,et al.Microlithiasis of the ga llbladder.Surg Gynecol Obstet,1983,157∶20-2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妊娠合并胆囊炎二例报告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胆囊切除术后7个月反复呕吐 消瘦 腹部
    双叶胆囊合并腺瘤癌变1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109例分析
    全脏器转位并结石性胆囊炎一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28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
    红霉素对1型糖尿病伴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