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 1 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
代细胞系,实验用第4~15代细胞。 1.2.3 白细胞介素-1对成纤维细胞的处理 将5000个/m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24孔培养板各孔中,贴壁后均弃上清。前8孔为实验组1,加入含IL-1 100U/ml的条件培养基;中间8孔为实验组2,加入含IL-1 200U/ml的条件培养基;后8孔为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24小时后消化成细胞悬液分别收集。 1.2.4 成纤维细胞电镜样品的制备 将各组悬液分别转入离心管中的琼脂管内,以800R/min低速离心10min;弃上清,各加入2.5%戊二醛0.5ml,室温固定5小时,弃上清,烧热的玻棒轻划琼脂管内壁,使融化的琼脂流下,包埋住管底的细胞团;用特制的薄铁片将琼脂管剥离出;切除多余的琼脂,形成细胞琼脂凝胶包埋块,将包埋块切成1mm3的小块,置1%四氧化锇中固定1.5小时,常规脱水、浸透、包埋、超薄切片、铀铅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2 结果 对照组细胞浆内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质网呈密集小管状,平行排列;线粒体较多,呈卵圆形,具有环形嵴;还可见溶酶体等结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质均匀细致,核仁清晰呈网状(图1)。 实验组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胞浆内出现较多较大的空泡,线粒体肿胀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数量减少(图2)。实验组2线粒体环形嵴退化、变形或消失;粗面内质网裂解、空泡化;粗面内质网表面核糖体解聚、脱落;细胞膜和细胞核仍保持其完整性(图3)。
图1 对照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000,TEM)
图2 实验组1细胞 (×5000,TEM)
图3 实验组2细胞 (×5000,TEM)
3 讨论 病理性瘢痕是以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4],是美容整形外科的主要难题。成纤维细胞摄取合成蛋白所需的脯氨酸、甘氨酸、赖氨酸等,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按照特定的胶原mRNA信息排列,合成前α多肽链。后者边合成边进入粗面内质网内,经羟化酶羟化,三条前α多肽链互相拧成绳索状的前胶原蛋白分子,再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中加上糖基,经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间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及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场所,三羧酸循环、呼吸链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都在线粒体内进行,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有明显变化,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化;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核糖体脱颗粒、解聚;其它细胞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这说明白细胞介素-1是通过破坏前胶原蛋白合成的场所—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及细胞活动的能量中心—线粒体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前胶原蛋白的生成,即白细胞介素-1为胶原合成的负性调节因子。这一结果与我们从定量免疫细胞化学角度研究白介-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蛋白影响的结论相吻合[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皮肤瘢痕硬度的定量测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曲阜市乡镇卫生院消毒工作状况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