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冲式与连续式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观察 |
|
激光,脉冲组采用上海激光总公司研制的LTL025—智能型25W CO2激光治疗仪,输出功率1~25W,脉宽(脉冲持续时间)0.05s,焦点光斑直径0.4mm,单脉冲或重复频率脉冲。连续组的CO2激光治疗仪输出功率1~30W,连续输出,功率密度160~180W/cm2,光斑直径≤1mm。 1.3 治疗方法 受治的病灶之间保持0.5~1cm的间距。分次治疗,首次治疗不多于3个丘疹,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至少2~3个月。先予常规消毒,后以冰镇的生理盐水纱块作治疗区域术前、中、后的清洁、碳化物的清除及冷敷。1mm之内的损害不作局麻。治疗后创面涂少量抗生素软膏,不包扎。创面完全愈合前,局部不化妆及面磨,避免潮湿。 2 结果 66名患者中共治疗了730个病灶,脉冲组401个,连续组329个。同时接受两种方式治疗的有15人。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光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3.5年的随访。 以一次治愈率及残余率来判定治疗效果,于术后1~3个月创面完全愈合后进行。 2.1 治疗反应 表现为术后创面较原皮损扩大,外围可见1~2mm宽的淡黄色凝固带或水肿带。创面愈合时间通常迟于未扩大创面1~2周。 2.2 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局部凹陷、增生性瘢痕、色素改变。色素沉着的时间均持续了3~6个月,色素减退的发生在术后8~20个月。因此并发症的判定于激光术后1~2年,其种类及发生率见附表。
附表 两种激光治疗结果对照 [个、(%)]
组别 病灶数 治疗反应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创面较原损害扩大 一次治愈 残余 局部凹陷 瘢痕增生 色沉 色减 1mm 2mm 脉冲组 401 65(16.2) 0 390(97.3) 11(2.7) 4(1) 1(0.3) 10(2.4) 9.(2.3) 连续组 329 202(61.4) 61(18.5) 328(99.7) 1(0.3) 13(3.9) 6(1.9) 41(12.5) 21(6.4) P值(x2) P<0.01 P<0.05 P<0.01
3 讨论 3.1 CO2激光为10600nm波长的中红外激光,能被含水量达75%以上的皮肤组织几乎完全吸收,作用深度仅0.05mm。同时由于CO2激光能量高、准直性好,能聚焦成0.1~0.2mm的光束进行组织的切割和小血管、淋巴管、末梢神经的封闭,而使手术精确、省时、不出血、疼痛轻、无交叉感染[1,2]。汗管瘤则多发生在血管、淋巴管、神经较丰富的面部,损害小、病变位置浅,一般不深于4mm。因此我们选用了CO2激光来治疗汗管瘤,并根据近年来发展的脉冲激光选择性光热分离的理论,进行了CO2激光脉冲式与连续式两种不同能量输出形式对照治疗的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治疗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脉冲组都明显低于连续组,具非常显著的意义。治疗效果上,尽管脉冲组因为CO2激光治疗仪的光斑小于连续组的光斑而造成残余率高于连续组,但并未因残余而造成并发症,况且一次治愈率也高达97%以上。就美容效果而言,由于治疗反应、并发症、一次治愈率都反映了美容效果,如创面较原皮损扩大可引起延期愈合或愈合不良,进而导致感染、疤痕、色素改变等并发症增加,因此脉冲组的美容效果也明显优于连续组。 3.2 CO2激光脉冲组与连续组治疗汗管瘤所致的结果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连续式CO2激光的能量输出的持续时间>0.5s,造成靶组织不断升温和热扩散,导致周围正常组织200~600um宽的热变性和凝固性坏死[2,3]。而脉冲式CO2激光的能量集中于瞬间输出,作用于靶组织的温度下降一半时的所需时间能控制在1ms内(即皮肤组织的热驰豫时间),使大部分热量局限于靶组织,边缘正常组织的不可逆性热损伤仅5~50um[2,4]。同时由于皮肤组织的热传导能力较差(与木材接近),对1ms内的脉冲激光所致的热反应也仅限于局部而不扩散到邻近组织。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顽固的病毒性疣 下一个医学论文: 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文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