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中磁共振应用的进展 |
|
孙毅平 刘德光 韩秀珍
摘 要:介入磁共振系统(MR)使外科医生能借助术中成像来引导手术过程。相比其他的术中成像措施,MR的优点包括:优秀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没有离子射线及可在任何平面重塑图像。从而确保肿瘤的充分切除,简化程序步骤,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新型微型介入技术的发展。最终目标是通过较小的手术野完成复杂的手术过程,尽可能保证病人安全,有效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作者介绍了主要外科领域术中MR成像的应用及MR介导的微小介入手术的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介入磁共振;微创外科 分类法:R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83(2000)01-0045-02
开放式磁共振机的引入使外科医生几乎可以对病人任何部位的手术操作和成像同步进行[1,2],术中成像可观察肉眼不能直接见到的手术野,使他们能够改进手术过程。外科医生对术前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骨折手术的影像强化,神经外科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等都较熟悉[3],但磁共振系统(MR)是成像指导下最小途径手术的理想影像学模式。因为它对软组织有优良的分辨率,没有离子射线,具有延期成像和重构任一想得到的平面的能力[4]。术中MR扫描已成为可能,将导致现存最小途径手术更新的应用及更加依靠影像的许多新技术的发展。 一、磁共振介入导向的微创外科的优点 尽管技术发展很快,在微创外科中,内镜的视野比传统外科所能看到手术野要窄得多,用于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小内镜更是如此。术中磁共振成像有增大手术野的潜能。内镜的视野是二维的,外科医生常不能准确估计表面视野深层的结构,只能依靠从图像中探测到的深部结构线索再加自己的经验和解剖知识进行判断。正常解剖的变异,尤其在胆管系统将使手术变得不好做,而术中磁共振显像为三维图像,具有增大手术野的作用[5]。MR的应用有助于外科手术中一些复杂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可以提高血管内和腔内成像能力,如在脊髓内,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6],将对外科有极大的帮助。另一可能的有用方面是消除内镜探头所显示的平面图像,使探头前面的组织能在任一平面上显示出来[7]。与常规MR相比,视野会缩小,分辨力会提高,能获得复杂部位的更高质量的图像。 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更精确地到达目标,并减少术中创伤。如用腹腔镜检查腹膜时,磁共振图像的引导可精确确定解剖层次,减少术中创伤,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也会同时降低。肿瘤的切除术中必须注意完全切除所有已受侵的组织,且须精确确定相近重要解剖结构是未累及的。有一些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在肉眼上很难分辨,如复发的肿瘤,尤其是软组织肉瘤,一些腹腔肿瘤和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术中磁共振介入导向对外科医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磁共振介入导向微创外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磁共振介入导向的应用潜能及MR介入导向手术需要的条件已有所论述[8,9],多数研究集中于图像介导的活检和监测组织热疗方面的潜力,MR介入导向的微创手术是这一特殊领域的新进展。 1.神经外科 通过MR介入导向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及切除颅内肿瘤已有报道[10]。MR监测的脑内理疗(热疗)已作动物研究并用于治疗人类肿瘤[11]。在脑室内手术时进行的MR监测有助于微小内镜的精确定位,通过颅脑内镜进行颅内窦腔、视交叉及垂体等部位的肿瘤切除,通过这种微小介入途径达到治疗目的并避免头颅切开术。在这一领域与MR配套的4 mm的颅脑内镜研制工作已着手进行[8]。 2.骨外科 不仅关节的病理状况可由手术中的MR确定,其三维图像的重建对外科医生也会特别有用。在手术过程终止时将关节放置在其功能的正常范围可评价手术的成功性。微创伤性脊柱手术已在CT和MR介导下进行,比如去除脱出的椎间盘或解脱受压的神经根[12]。完全与MR相配的脊柱仪器及微小内镜现已可得到。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发展,可完全在MR控制下,用射入的穿透皮肤的激光纤维束来进行这种工作。 3.普外科 尽管MR介导已成功地用于腹腔内病理活检,包括肝、胰及肾脏损伤[13,14],但对在MR监测下进行的传统意义上的或腹腔内镜外科手术还未见报道。Germer等[15]已成功地对2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结合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用最大强度投射获得术中三维MR胆管像。在结合腹腔镜及术中MR来评价腹腔肿瘤及手术适应证方面人们的兴趣渐增。比如胰腺、腹膜及肝的肿瘤,结合跟踪装置,术中MR扫描引导下,腹腔镜在传统MR上非清晰区方面将是一个有利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颅脑外伤临床研究若干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保留幽门胆管胃肠双改道治疗乳头旁憩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