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张性肺水肿的治疗 |
|
谷仲平 刘锟 王云杰 程庆书 张凡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PE)的诊治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 78~1998年间所治疗的9例RPE。结果 其中7例发生于自发性气胸(7 /140),2例发生于胸腔积液(2/46)复张后。2例无临床症状,仅在胸片上有肺水肿征象。 经治 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RPE的诊断治疗并不困难,预后良好 。但如果延误诊治,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在治疗病程较 长的肺萎陷时,应逐步减压使肺缓慢复张,以预防RPE的发生。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自发性气胸; 胸腔积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6483(2000)05-0287-02
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 RPE)是指继发于各种原 因所致的肺萎陷在迅速复张后所发生的急性肺水肿,多见于气、液胸患者经大量排气排液之 后。我们于1978~1998年间共收治186例肺萎陷,其中自发性气胸140例,胸腔积液46例。治 疗过程中,前者有7例、后者有2例发生了RPE。现对之加以总结和讨论。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40例自发性气胸中,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龄15~74岁,25例行胸腔 穿刺抽气,11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77例加负压吸引。46例胸腔积液中,男性28例,女 性18例,年龄18~78岁,37例行胸腔穿刺抽液,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均未加负压吸引。所有 病人肺减压前后均拍胸片。不论是否有临床症状,只要胸片可见复张肺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的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即诊断为RPE。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利 尿、糖皮质激素、安茶碱、强心和气管插管等。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胸片无肺水肿征 象即为痊愈。本组有9例确诊为RPE,其中2例无临床症状,仅在胸片上有肺水肿征象。 二、结果:本组9例病人经治疗后(2例无症状者未行任何治疗),6例于2~4 d肺内病灶 完全吸收,2例复查胸片较晚,分别于第5天和第7天显示完全吸收。1例在肺气肿基础上出现 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及负压吸引后发生了RPE,经各种治疗无效,2 d后死于呼吸功能 衰竭。
讨 论
RP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有争论,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2]。其 中肺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尤为重要。萎陷肺复张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和其它毒 性代谢产物导致白细胞三烯和激肽形成增加,引起缺血肺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同时,复张肺 血管过度伸展,造成毛细血管机械性损伤,都可以引起肺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受损而导致其通 透性增加。肺萎陷后因缺氧而影响Ⅱ型肺泡细胞的代谢,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 泡表面张力增高,肺复张时需要更大的负压,引起肺毛细血管内液体外渗而形成肺水肿。另 外,肺萎陷的时间、程度和肺复张的速度亦为重要的协同因素。一般认为肺萎陷3 d以上、 经高负压抽吸使肺快速复张易发生RPE。Voung等认为RPE仅发生于气胸所致完全萎陷的肺叶 ,而不发生于部分萎陷的肺叶[3]。本组RPE有6例发生在肺萎陷3 d以后,说明肺萎 陷时间的 长短与RPE发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仅有1例行负压吸引,且亦发生于部分萎陷的肺叶,似 不支持Voung等人的观点。RPE大都发生于萎陷肺同侧,然而有一些病人一侧肺萎陷后,在对 侧健肺或双侧肺都发生RPE。据认为这与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前列腺素或神经源因子 有关。 RPE较少见,Rozenman等报道其发病率为0.9%[4],但实际发生率可能远较文 献报 道的为多,因为许多病例并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胸片上存在肺水肿征象。本组病例RPE的 发生率为4.8%(9/186),2例无任何临床表现。 RPE的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胸片上存在肺水肿征象;重者可在肺减 压后即出现剧烈咳嗽、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继而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有时 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甚至休克、昏迷。查体可发现病侧肺叶遍布湿口 罗音,心率和呼吸频 率加快,有的病人可出现低血压。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胸片可见复张 肺出现局限或弥漫的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根据临床表现和胸片,RPE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肺炎、外伤性血气胸合并 湿肺及心源性肺水肿相鉴别。 对于无症状而仅有X线[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