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心包内全肺切除术83例报告

胸部CT/MRI 53 15 28.30
纤支镜 55 17 30.90
胸片、断层片+胸部CT/MRI 47 21 44.68
胸片、断层+纤支镜 52 32 61.54*
胸片、断层+纤支镜+胸部CT/MRI 34 22 64.70*

  *P<0.05
  三、术中检查情况:本组83例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病例中,1例因为行右上肺切除后,左下 肺明显充血,并从气管内吸出血性物,再切开心包,发现左肺上静脉在心包内外均共干,再 切除左下肺,完成左全肺切除术。23例(包括肺癌12例),由于肺门粘连等原因需要切开心包 处理肺血管外,另外59例则因肿瘤或肺门肿大淋巴结侵犯肺动脉干或肺静脉等结构,而需 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
  四、术中修补心包:本组83例均术中同时修补心包。缺损不大者,直接间断缝合658例。 缺损较大,用自体壁层胸膜进行缝补17例。用绦纶片修补1例。术后无心脏疝发生。
  五、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本组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为9.6%,其中房颤4例,左3例,1 例;室上速3例,左2例,右1例;房扑右1例。经χ2检验,左、右心包内全肺切除术 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均发生在术后1周后,发生时血钾正常,经西地兰、心律平 等治疗,在10~48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并发肺水肿,术后3 d死亡。

讨  论

  一、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的判断
  需行全肺切除的原因主要是为主支气管受侵,相邻肺叶受侵,肺动脉干受侵,多肺叶病变 等。术前通过胸部平片/断层片、CT/MRI,纤支镜检对判断是否需要行全肺切除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结合纤支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判断准确率。通过纤支镜可以直观支气管腔内病变的 部位和浸润程度,有利于判断手术方式。本组病例证实胸片,断层片或CT/MRI与纤支镜联合 检查明显提高了判断率,为61.54%和64.70%(P<0.05)。但部分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前往 往通过影像学检查难以判断,常需通过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本组83例中有59例是因心包外肺 血管受侵而确定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的。我们认为,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的适应证为:①中央 型肺癌瘤体较大,并累及/包绕心包外肺血管干,无法心包外处理肺血管者;②肺门淋巴结 广泛转移致“冰冻肺门”,影响心包外处理肺血管者;③肺癌侵及肺门根部心包者;④肺化 脓症或结核病致肺门严重粘连者;⑤肿瘤侵犯心包内肺静脉或左心房者;⑥心包外处理肺血 管不慎损伤而需心包内紧急处理者。
  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技术
  在膈神经后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尽可能地保存膈神经完整,防止因膈神经损伤而引 起术后膈肌反常呼吸运动。
  心包内肺血管的上下缘及前壁只有心包浆膜覆盖,不必处理,而后壁的游离是关键,易损 伤出血,须加倍小心。我们体会用食指尖或粗钝直角钳轻游离血管后壁较完全。需特别指出 的是,心包内左肺动脉干在心包内较短,直接穿出心包,尤其当肿瘤侵及心包内左肺动脉干 时,有时心包内结扎该血管会误扎肺动脉总干,引起严重后果。心包内肺血管的闭合方法应 根据肺血管的情况而定,如处理的肺血管足够长,可以用结扎/缝扎方法闭合,如肺血管粗 短,考虑到单纯结扎/缝扎结扎线可能脱落时,不宜选用该方法闭合,应上无创血管钳后切 断,连续缝闭断端。当肿瘤侵犯心包内肺静脉时,宜在肺静脉根部或该血管入左心房处心 房壁上心耳钳,切断后连续缝合,必要时可切除部分左心房壁,这样即安全,又能彻底切除 肿瘤。一旦损伤血管后壁,可招致致命的危险。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
    心包积液患者的肠道病毒病原检测
    心包积液时右心房与心包腔内压力关系的
    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心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X线介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血性心
    诊疗包内容卡的改进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引流中的应
    78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中的应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