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有限化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初次手术为单侧显露:沿原切口两端向中间会合显露,将瘢痕组织沿椎板残端平面仔细分离并推开,寻出一界面。切除残留椎板,显露该椎板下硬脊膜。沿此平面用神经剥离器顺神经根方向分离粘连,显露神经根远端,以此为引导向近端分离,暴露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粘连处,钝性分离逐渐使其完全分开后摘除髓核。个别病例神经根显露不清时,可轻轻拨动瘢痕组织,借助肌肉抽动判断神经根所在,避免盲目切除瘢痕组织,误伤神经。探查神经通道入口区及侧隐窝管。入口区狭窄者,切除关节囊及增生关节突的内侧半。扩大神经根管,至神经根充分游离。
  首次全椎板切除:有5例椎板残留少,采用扩大原切口方法,从上一节椎板边缘推开骶脊肌,沿此界面分离,找出瘢痕与小关节囊接合部,钝性分开,沿椎管侧壁分离,切除增生关节囊及部分关节突,追踪至原切口椎板残留处并切除,松解粘连,从侧方显露神经根及硬膜囊。
  留皮片引流48 h。若术后下肢症状加重,则使用甘露醇及激素3天。术后第1天始做直腿抬高练习,防止神经根粘连。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或轻工作,劳累后轻度腰酸或下肢不适;可:大部分症状消失,可从事轻工作,劳累后需短期休息;差:症状无改善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加重,不能坚持工作。经2~18年(平均6.2年)随访,优9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截瘫并发伤寒、褥疮,延迟手术3个月,遗留双足感觉障碍,术后括约肌功能不全加重,随访9年无恢复)。本组无硬脊膜破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有限化手术是指仅切除病变节段部分或全部椎板,依靠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有效容积的方法,达到减压的目的。再次手术病例,由于存在瘢痕粘连,一般从原手术间隙上或下一个间隙切除椎板广泛显露,以保证充分减压、避免神经损伤〔2,3〕。过多椎板切除,特别是初次手术为全椎板切除者,易引起脊柱不稳定,甚至发生腰椎滑脱〔4〕。部分病例尽管纵向切除多,若侧方减压不足仍然达不到治疗目的。本组5例原为全椎板切除,术中发现侧隐窝入口处黄韧带遗留,侧隐窝狭窄并未解除。依据术中所见,除椎间盘突出外,神经根通道狭窄是二次手术的重要病理改变,本组12例占52%。采用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不扩大切除正常节段椎板,潜行扩大椎管,使椎管横径呈前宽后窄的倒梯形结构,可以达到腰椎管扩大减压的目的。从侧方显露对神经根管可充分减压,故能保证手术成功。从神经根远端入手,逐渐向近端分离,松解粘连,显露髓核,不至于遗漏。首次全椎板切除病例,沿椎管侧壁从侧方显露,直视下操作不易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由于脊椎后部结构损伤小,解决了主要致病因素,使再次手术取得好的效果。经随访,大部分患者恢复原工作,除截瘫1例恢复不佳保守治疗外,其余病例至今尚无需做第3次手术。
3.2 再次手术病例,原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与另一间隙的椎间盘再突出,有时鉴别困难。单纯依据CT影像不能作出正确地判断〔5〕。瘢痕形成的假性突出,容易与椎间盘突出复发混淆,产生误导〔6〕。若术前诊断不清,则术中有时取舍困难。我们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从腰椎横切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综合分析硬膜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以明确侧隐窝狭窄的范围和程度。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
    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粉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
    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粉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
    合理利用有限护理人力资源对策探讨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折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跟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开放胫腓骨
    在延期有限手术内固定治疗   型Pilon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