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度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
|
马游 但文富 赵六六 吴凯 陈军
我们自1997年4月~1998年5月在4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中度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 保护方法,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58岁,体 重12~76kg。室间隔缺损合 并肺动脉高压12例,法乐氏四联症9例,法乐氏三联症2例,冠状动脉瘘1例,单心室1例,二 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5例。心功能Ⅲ级10例,Ⅳ级4例。为比较疗效,另将 用 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法保护心肌的40例患者作为冷晶组。两组的年龄、体重、病种、体外 循环时间有可比性。 心肌保护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度低温(22~27℃)中 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主动脉阻 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按10~15ml/kg灌注4℃、St.Thomas停跳液,使心脏快速 停跳,心包腔内加入冰屑。停跳后冷晶组每隔20分钟复灌一次4℃、St.Thomas液 5ml/kg。观察组用含氧血停跳液(由1份St.Thomas液加4份机血配制,温度2 5℃)持续灌注,灌注压力为70~80cm高落差,灌注量1~2ml.kg-1.mi n-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切开主动脉从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或逆灌。
结 果
1.灌注后情况和结局: 观察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 跳率高,脱机顺利,术后低心排出 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冷晶组(见表1)。
表1 灌注后情况和结局(例)
冷晶组(n=40) 观察组(n=40) 心脏自动复跳 26 38△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5 4△ 术后需用正性肌力药物 24 10△ 术后心律失常 7 1△ 死亡数 8 2△
与冷晶组比较,△P<0.05 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巨大左室或主动脉阻断时间90分钟以 上的危重病人,冷晶组16例 ,死亡8例;观察组15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从表2可见,体外循环后,观察组的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肌损伤较冷晶组轻。
表2 血CPK-MB和MDA变化(±s)
术 前 术 毕 CPK-MB (U/L) 冷晶组 12.8±3.0 74.3±22.1 观察组 12.4±3.0 47.4±13.4△ MDA (U/L) 冷晶组 2.5±0.3 4.3±1.2 观察组 2.7±0.3 2.9±0.6△
与冷晶组比较,△P<0.05 讨 论
低温加间断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方法在降低组织代谢的同时 ,也影响心肌利用代谢 底物,抑制能量生成,影响心肌细胞自身生理稳定性,影响心肌摄氧等[1];而且 ,心肌 在停跳期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心肌细胞酶释放增多;再灌注后心肌又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与细胞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氧化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因而破坏细胞膜和具有膜 结构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的结构和酶的活性,导致ATP生成减少和大量Na+、Ca 2+及 水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使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2]。损伤后的心肌顺应性及心室 功能减 低,心肌利用氧能力下降,易发生心律失常,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有关[3]。中度 低温含 氧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法既保持了中低温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又提供了血液和氧,在有氧代 谢条件下达到心肌功能保护的目的,避免了上述的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Hayashi da等[4]临床资料认为28℃中低温持续灌注对心肌代谢和功能保护优于8℃和3 7℃。本观察组的CPK-MB、MDA显著低于冷晶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心功能 好,表明观察组的心肌保护优于冷晶组。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4医院,南京市(210002)
参考文献
1 陈若为,汪曾炜,徐风翔,等.温血心麻痹液心肌保护在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 中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4,32:499. 2 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手[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脏手术复苏期顽固性室颤的处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咪唑安定镇静遗忘术用于眼底手术的观察
|
|
|
|
|
|
|